截止目前,丽江市共有流动党员719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4%。为加强和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
一、创新管理体系
1、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在“管住”上下功夫。按照“有利于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我市把做好党组织的设置,建立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一个举措。一是合理设置临时党组织。针对流动党员流出地相对集中的特点,在流动党员流出地相对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临时党组织。如玉龙县鸣音乡把劳务输出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来抓,积极鼓励、扶持能人带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创业,并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在西藏老兵公司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西藏老兵公司中鸣音乡籍的有76人,玉龙县兄弟乡镇、永胜、大理等籍共计100多人,其中共产党员13名(5名为鸣音乡太和村党支部成员)。西藏老兵公司流动党员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二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等组织的党组织组建步伐。对于外出党员长期在丽江市内流动的,或长期在丽江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务工和从事个体商业的流动党员,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对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进行跟踪组建党支部。如针对兴建金安桥电站,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特点(拥有员工84人,其中党员26人),我们多次到工地调研,抓住“项目部”这个关键,积极组建党组织。同时,我们针对丽江嘉和有限公司中本地流动党员较多,非公经济中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设立了嘉和公司流动党员党支部。
2、完善管理制度,努力在“管严”上下功夫。为管严、管实流动党员,根据有关规定,市委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各项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流动党员的管理。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全市各级党组织建立了流动党员登记表,支部对流出和流入党员姓名、年龄、入党时间、流出和流入时间、住址、通讯地址及联系方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二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各项制度。结合流动党员工作实际,制定了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学习、思想、汇报、“三会一课”、目标管理、创先争优等7项制度,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支委联系制度。党员外出前,由支部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然后由支委分工确定联系人,采取“一人一卡、半年一访、一年一评”的管理方式,掌握党员外出期间表现情况。四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为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各流动党员支部定期不定期听取一次党员的思想汇报,对未纳入流动党员支部管理的流出党员,以电话或书信形式向家乡党支部汇报一次在外表现情况。五是实行定期组织生活制度。各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每月固定一个休假日为支部活动日,使本市在该地务工经商党员合理安排好业务工作,能按时参加支部主持的组织生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与管理。
3、注重教育效果,努力在“管好”上下功夫。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各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采取了扎实有效的教育形式。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利用信息网站,对流动党员进行加强教育,网上发布全市政策、经济形式文章,党建工作政策动态等内容。二是采取组织生活“补课”制。各基层党组织对在外没有参加组织生活和没有持证外出的流动党员回乡后补过组织生活。特别是利用外出党员在春节、双抢季节返乡期间,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贴近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增强了外出流动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的觉悟,使每个流动党员“流动不离党、人散心不散”。
二、健全服务体系
1、建立一批站点,搭建服务平台。在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的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在束河古镇、大研古城、木府、玉龙雪山、宁蒗泸沽湖等5个流动党员和游客比较集中的旅游风景区建立了第一批流动党员驿站,构建起了一个健全的流动党员服务网络平台。同时在各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流动党员驿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窗口,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和挂牌上岗制度,切实把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流动党员驿站建成各级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展示丽江良好形象的舞台,教育和宣传党员群众的课堂,提升党员素质能力的基地。
2、推行八项服务,发挥服务职能。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为流动党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提供政治学习服务。由流动党员驿站所在的党委或党支部定期提供有关党务政策和党建知识学习资料,供流动党员学习;二是提供组织生活服务。建立流动党员支部,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三是诉求反应服务。由公安、司法、旅游、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在流动党员驿站提供游客权益保障、服务咨询等有关方面的资料,协调相关部门维护党员游客的合法权益;四是旅游信息服务。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和流动党员驿站所在地的党组织将丽江旅游的有关信息和各景区景点情况介绍、旅游线路等提供给游客和流动党员,供游客和流动党员选择;五是投资信息服务。由招商引资部门负责将丽江招商引资的有关情况在流动党员驿站进行宣传,在给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吸引外地游客到丽江投资开发;六是用工信息服务。由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将每个时期丽江用工需求情况和劳动权益保障信息提供给流动党员,供流动党员择业和依法维护劳动就业的合法权益;七是爱心援助服务。由民政部门对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旅游途中碰到的困难进行帮助解决,为流动党员在丽江提供爱心援助信息、资料;八是志愿精神服务。由各级团委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流动党员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服务。
3、严格十有标准,规范站点管理。一是有一个热情的介绍。在流动党员所在的景区景点,在旅游入口处的导游解说中,有专门介绍流动驿站的内容,并有工作人员引导游客中的流动党员到驿站接受优质服务;二是有一间温馨的服务室。三是有一面鲜红的党旗。在每个驿站内的恰当位置悬挂党旗,让流动党员增强荣誉感,使他们有精神和心灵的归属感;四是有一块牌子。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授牌,牌子上写有“流动党员丽江××驿站”等字样,并在宣传画上标注各流动党员驿站的联系方式,方便流动党员进入;五是有一名专门的负责人。由驿站所在的党委或党支部安排工作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轮流进入驿站进行值班服务;六是有一台电脑。每个驿站配备一台电脑,方便流动党员查找资料,并把进入驿站的流动党员信息录入电脑归档保存;七是有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对符合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及时予以发放,尽量满足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需要;八是有一本留言簿。每个驿站都设计有一本精致的留言簿,让流动党员留下对驿站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丽江之行的感受感想;九是有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为流动党员和游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真正体现驿站的“党员精神加油站”、“党员心灵休闲站”、“党员文化交流站”“党员民俗体验站”的功能;十是有一套可行的服务制度。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受用实在的流动党员驿站管理服务制度,并进行公开,接受流动党员和游客的监督。
与此同时,积极建立完善流动党员走访慰问制度,主动上门提供服务。每逢“七一”、春节等节日,基层党组织都与外出流动党员进行联系,送上组织对党员的节日问候,提醒党员时刻不忘自身的责任;走访在外地务工、经商的党员或家庭,了解他们生产经营和家庭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家庭困难,使流动党员感受“党员之家”的温暖,从而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亲切感和归宿感。
三、创新活动载体
根据流动党员分布广,从事行业多,活动难组织,党员难参加的实际,市委紧跟时代,改进老套模式,创新活动载体。一是创新组织生活方式。以流动党支部为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对流动党员进行党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综合素质;在流动党支部内以班组、车间、流出地等划分成立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小组,指定一名党员为召集人和联络员,每月开展一次组织活动,学习上级党组织有关精神,交流思想、从业创业经验等,逢年过节出支部组织走访慰问外活动小组还组织流动党员一起过节,增进友谊和团结,在流动党员内部形成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组织活动形式。认真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服务承诺等制度,结合工作实际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引导流动党员参与企业、社区党员服务群众和争先创优活动,为流动党员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激发内在动力。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在流动党员中大力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孤寡、党员身边无纠纷等活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优势,积极开展按“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动一批人员、奉献一份爱心”和“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计”、“我为家乡添光彩”等系列活动,为家乡经济建设牵线搭桥。近年来,通过外出流动党员的牵线搭桥,带动全市3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