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全面铺开突出成效
―――丽江市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小记
2014年以来,我市层层传导压力深化认识,综合研判查找差距,加大投人夯实基础,全面铺开突出成效,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市县乡村协同发力市委多次研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于2014年出台了《丽江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初又制订下发了《丽江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围绕“8433”总体思路和“全面铺开、整体提升、彰显特色、突出成效”的要求,明确了个方面的重点创建任务,细化活动场所“八达标”,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七具备”,基础党务“六强化”,示范点建设“五配套”,为民服务站(点)“四规范”等一系列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标准。
市、县(区)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亲自牵头,副书记、组织部长直接负责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层层传导压力,共同推进。近期,市委组织部派出6个工作组入各县(区)、部门及基层调研督查,并及时召开推进会。各县(区)采取县级领导挂点包片、组工干部蹲点负责、乡村干部限时推进的方式,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创建工作。
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组织流动
从2014年起,市财政3年新增投入1亿元用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市、县财政将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办公活动经费、干部待遇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均达到3万元(5方元),村(居)民小组活动经费达到1000元,村(社区)及村(居)民小组干部待遇全部达到省委要求的标准。
采取“县级财政投入、部门整 合配套、市级以奖代补”的项目化推进方式,加强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市级财政按每建成1个村级活动场所奖补20万元的标准,连续3年对124个需要重建、改建、扩建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集中重建排危,按每建成1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配套奖补10万元的标准,整合美丽乡村、农村文化活动室等建设项目和扶贫开发、一事一议、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资金,延伸建设100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015年各县(区)计划新建、重建村(社区)活动场所10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02个,计划5月底前完成108个,年底前完成162个。县、乡、村、组四级综合平台建设同步启动,毎建成一个市级财政一次性补助5000元,2015年计划建设完成415个,2016年前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在所有村(社区)和有条 件的村(居)民小组全覆盖。
力争全市70%以上村(社区)集体经济
针对丽江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把党建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作为重点课题来抓,探索党建创新区域发展新路径,力争全市70%以上村(社区)有集体经济。目前,玉湖村“出让分红”、均良村“村企联盟”、吉余村“投资转股”、太安村“村企联建”、宏文村“整村流转”、龙蟠村“支部+合作社+大户”、兴泉村“集体控股”、宁利村“党建扶贫双推进”和义和社区“集体经营”、海南村“品牌带动”等区域发展模式,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中体现基层组织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提升“双带”能力,具有一定样本意义。将以这些小区域的多种“合作经济”形态为案例,开展《丽江市党建创新区域发展研究》,努力为全市农村基层提供发展村域经济及集体经济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式。市财政投入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奖补资金200万元,扶持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各县(区)建立“股份合作”储备项目187个,启动实施62个。以“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贷款”为支撑,2015年计划放贷8200万元积极稳妥推进党员带领敢富工程。目前,市县财政均已落实贴息资金,已发放贷款约2000万元400余户。目前,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整治积极筹备中。
全领域多层面落实“1+X”联建双推模式
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抓好4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支部强、农民富、村庄美”的新农村样板,创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实践路径。推广“1+x”联建双推模式,自觉把基层党建融入移民安置、民族宗教、涉藏 维稳、旅游开发等各项中心工作,更好地体现“五个服务”和“三个明显成效。各行业、各系统也积极推行党建与中心工作“1+X”联建双推模武,将党建与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与社会稳定第一责任、与改善民生第一工程紧密集合,两手抓、两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