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打造“两个格局”全面推进组工调研和宣传工作
来源:云南基层党建网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4 17:13:53
普洱市打造“两个格局”
全面推进组工调研和宣传工作
普洱市立足“课题研究出精品,组工宣传亮特色”,主动服务中心工作,全面推进组工调研和宣传工作,为全市组织工作顺利推进搭好桥、铺好路。
打造“人人抓调研、人人会调研、人人出成果”的大调研格局。把课题研究作为部门基础性、辅助性、前瞻性、先导性工作,在全市营造人人思考、人人研究,人人动笔撰写调研报告的工作氛围,倾力打造大调研工作格局。一是力求务实创新。深入研究党的建设和干部、组织、人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用新的观察视角、新的调研手段了解实际,通过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为组织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牢牢把握重点。坚持正确研究导向,牢牢把握研究重点,将课题研究与组织部门常规工作和当前重点工作密切结合,突出科学发展观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案例研究,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研究四个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三是精心超前谋划。重点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学习杨善洲精神、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和深入推行“三五”群众工作法、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确定出16个重点课题和33个一般课题,采取指定课题加自选课题形式,县(区)组织部和部内科室提前预选和预报课题,形成课题工作组织有力、课题责任有人承担的工作格局,按照“快、准、实、新、特、精”的要求,不断在党的建设和干部、组织、人才工作上策划出好点子、总结出好经验、推广出好典型、研究出好制度。四是重视转化成果。按照调研成果转化 “决策、工作、机制”“三个进入”要求,在进一步提高调研报告“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将调研报告“销售”出去,努力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党委决策的参考、领导讲话的要求,转化为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政策、规定等指导性、规范性意见或制度性文件,用于指导基层实践。
营造“月月有主题、月月有重点、月月有亮点”的大宣传局面。把组织工作宣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协调,增强话语权,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为全市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实践营造大宣传格局。一是主动沟通。积极主动与记者联系,加强与各级媒体沟通、协调和配合,采取主动邀请采访报道、积极送稿投稿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组织工作宣传的途径和空间,全面报道全市组织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有重点、有亮点,宣传不间断、不滞后、不过头,在各级媒体经常有文字、有声音、有画面、有影响。二是亮出成果。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深化大力宣传组织工作成果。即: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主线,突出“党委换届和创先争优活动”两个重点,抓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三个深化,结合学习杨善洲精神、做好群众工作、推进自身建设、强化基层调研和组织系统“三学三强”活动等重点任务,宣传组织、干部、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特色亮点,积极回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切。三是注重策划。围绕建党90周年、党委换届、创先争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习善洲精神,以及组织、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活动、重大典型、重点经验,超前谋划,提前策划,确定宣传目的、方式、渠道、内容和保障措施,确保宣传效果,重点推出“百名典型、百条经验”,让基层群众与组织工作零距离接触,全方位了解组织工作,提高公信力。四是强化管理。将组织工作宣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宣传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等方式,有针对性、持续性地开展组织工作宣传活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主要领导作为宣传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科室具体抓、干部职工人人抓的齐抓共管的宣传工作格局,为组织工作宣传提高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委组织部调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