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推进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出实招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4-20 09:18:09
普洱市高度重视贫困村的发展问题,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推进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为贫困村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优化设置,强化贫困村组织基础。针对部分贫困村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带动能力弱的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贫困村党组织设置,及时对111个软弱涣散的贫困村党支部进行了清理整顿,调整贫困村党组织书记201个,贫困村中 “五好”村党支部达到1139个。同时,举全市之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6年以来,共建成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72个,远程教育站点872个,农村党员书屋446个。
二、强化培训,提高贫困村干部素质。利用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各级党校等资源,每年对部分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党员进行一次轮训。2011年县乡两级共举办培训班1356期,对3273名贫困村干部和12597名贫困村民小组长进行轮训;组织7141名贫困村、组干部分别到各级党校参加培训学习;各贫困村党组织共举办党员培训班3310期,受教育党员人数达106787人次。
三、结对共建,搭建贫困村致富平台。积极探索城乡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帮扶的机制和模式,在全市开展城乡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积极为贫困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投入,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以来,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1090对,帮扶资金4207.36万元,引进项目903个;城乡党员结对帮扶16545对,参与结对帮扶党员18778人,结对帮扶群众22237户,帮扶资金1274.41万元,引进项目671个,共扶持贫困村党员2269名,落实帮扶项目263个。
四、因地制宜,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将村级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依托土地、资产、资源、组织服务等基础优势,按照“长短结合、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工作思路,采取“政策扶持推动、一村一策驱动、风险抵押促动、培育典型带动”的方式,创收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敲破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全市近年来向718个建制村投入帮扶资金580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671个,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327个。
五、依法治村,推进贫困村民主化进程。把民主管理、依法治村与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和细化党内民主程序,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村里的重大基础建设、重要民生问题办理情况、宅基地审批等村级事务都纳入民主决策的内容。截至2011年底,每个贫困村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平均5.24次,最多79次,最少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