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推行五项制度着力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高佛雁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24 17:57:51
创先争优活动中,普洱市委认真总结孟连“7•19”事件的教训,把整顿干部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创先争优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民情责任区、人民勤务员、民情联席会、民情巡视员、民情考测评”五项制度,促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化、长效化。
面对面交流,拧紧党群干群联系的纽带。普洱市委针对一些党组织工作不实、部分党员干部作风飘浮等问题,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服务群众的切入点,着力加强各级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教育党员干部沉下身子、零距离为民服务,切实拧紧党群干群联系的纽带。市委按行政辖区建立县(区)、村(居)委会、村民小组三级民情责任区,划分出103 个乡级责任区和1034 个村级责任区,建立结对共建联系点991个,把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责任落实到每一级党组织和每个领导干部身上。市委组织部及时动员组工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开展交心谈心,在深入基层中转变作风、作出表率。江城县全面开展机关党组织联系边境一线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农村党员、富裕党员联系困难党员活动,通过驻村包户帮扶基层党组织和困难党员群众。墨江县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让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亲自接待来访群众,了解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权益。
心贴心服务,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普洱市委针对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群众的检验标准,积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能、真情服务,重新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市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公开承诺等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作出具体实在的承诺,副科以上干部还要带头为群众办理3件以上实事,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件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办。去年,全市7万余名党员干部共向群众承诺事项39万多项,承诺为民办实事9.2万件,已办理8.9万件。西盟县老干部局党总支下属的6个党支部,分别与挂钩扶贫点的6户贫困户结对,因地制宜为群众制定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的计划,帮助群众筹集发展资金2万元,并协调农牧局技术员入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镇沅县地税局党支部帮助挂钩联系的勐真村协调抗旱救灾资金2.4万余元,捐款为村委会购置了远程教育的设备和桌椅,方便了当地村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宁洱县公安局车管所党支部建立“流动办公站点”,在群众赶集日实行流动办公或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办牌办证难问题。
实打实监督,确保为民服务落到实处。普洱市委针对一些党组织服务缺位、部分党员干部乱作为等问题,把监督考评作为取得工作实效的根本保障,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服务群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市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干部组成巡察组开展督查,组织群众进行评议,了解各地各部门服务群众工作的落实情况,促使党的安民之计、富民之策有人管、落得实。市林业局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广泛宣传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使群众心中明白自己的权利,主动把制度的落实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澜沧县委规定乡(镇)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民情联席会议,定期收集和分析民情民意,协调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措施,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孟连县委充分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方法,测评各级领导干部的民情工作实绩,对群众满意、民情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和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