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探索建立社区区域化网格化人文化管理模式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07 09:04:37
近年来,普洱市以“亮党员身份、强党员素质、树组织形象”为主题,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化、区域化管理模式,打造人文化服务,实现了管理与服务同步、成效与认可一致。
健全机制,网格化管理强组织。坚持把党建工作触角以网格式延伸。一是组织设置不留死角。以楼院、巷道、小区、路段为单位划分若干网格,推行“点、线、面”结合的党组织组建模式,把支部建在楼院内、建在市场中、建在党小组上,全市共建立157个社区基层党组织,其中,在居民楼、单元楼道设党支部70个。二是管理党员不留空档。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要求,对社区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制度,单位和社区及时互通情况,与党员的民主评议、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相结合,激励社区党员发挥特长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三是流动服务不留盲区。让党员找组织,广泛开展流动党员“亮身份”活动,让组织找党员,开通服务热线,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服务,消除流动党员的管理盲区。
整合力量,区域化管理增合力。积极探索整合驻区单位资源优势的新方法。一是互助共建整合资源。实行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建,做到区域的事情同商议、同决策、同参与,全市42个社区与160个辖区单位建立互助共建关系,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等方式,把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驻区单位的体育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二是兼职委员参与管理。全面推行“兼职委员”制,以第四届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采取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从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选拔252名兼职委员进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三是党群共建整体推进。同步建设“党员之家、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进一步激活拓展阵地服务功能,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全市57支群团志愿服务队伍2900余人定期不定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方式,人文化服务聚民心。突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直接联系面对面服务。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深入开展 “四群教育”活动。市、县、乡252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42个社区,帮助解决社区困难问题3060余件,发展社区集体经济20个,整合各类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二是认岗履责心贴心服务。组建党员服务队,设立“党员服务站”、“党员先锋岗”,发起“千名党员认岗活动”,党员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岗,向居民发放党员服务“联系卡”、“服务卡”,居民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服务者。三是结对帮困实打实服务。将低保特困户、空巢老人、残疾人、优抚和失业人员等人员列为重点对象,开展党员“一助一”结对帮困活动,与社区内的老、弱、孤、病、残等弱势群体结成帮困对子2100对,帮助解决办理低保、小额贷款等实际问题15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