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实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构筑党员发挥作用平台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16 15:37:54
思茅区出台《关于实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意见》,根据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措施对党员实施分类教育管理。
一是科学划分党员类型。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区别,把党员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农村党员、社区党员、国有企业党员、“两新”组织党员五种不同类型。各级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再结合党员的职业、年龄、岗位特点等进行细分类别。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分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农村党员分为村组党员干部、中青年党员、70岁以上老党员、流动党员;社区党员分为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国有企业党员分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分为业主党员、一线党员等。
二是分类制定党员教育重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把教育重点放在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业务技能、服务能力上;农村党员把加强党的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提高运用科技成果促进发展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作为教育重点;社区党员以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作为教育重点。国有企业党员以提高党员破解生产经营难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为教育重点;“两新”组织教育党员业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支持企业党建;教育一线党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三是构筑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社区“双重管理”,通过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定期联系跟踪反馈制度发挥作用;农村党组织对党员实行“定责管理”,通过开展设岗定责、依岗承诺、评选党员示范户等活动,激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加快农村发展、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当示范,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作表率;社区党组织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对下岗失业党员实行“双带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关爱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管理”,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楼院、党员示范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活动,引导社区党员主动服务社区居民;国有企业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实行“设岗管理”,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关项目”等,发挥党员作用,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两新”组织党组织通过开展岗位奉献、技能竞赛、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引导党员争做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奉献爱心先锋。
四是建立健全推进实施机制。优化党组织设置,为实施教育管理建组织、配班子。机关适应机构改革实际适当撤并党组织,农村结合党员发展实际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建立党组织,社区探索建立居民小区党支部、楼院党支部、市场党支部,“两新”组织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多种形式加强党建,努力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实施定基础。开展“评星竞旗”活动,为实施教育管理搭台子、激活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根据党员分类情况设置评星内容,制定具体的评星标准和评星办法,通过公开承诺、个人申报自述、党员互评等形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激发党员争创的动力。实行党员积分制教育管理,为党员建档立卡。根据党员情况,分类建立党员积分制考核办法,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学习培训、实践锻炼、挂钩联系、履职情况、公开承诺兑现情况、评星竞旗等以累计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建立党员积分卡,使评价党员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标准,逐步建立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为一体的综合体系。竞争评优树立典型,结合建党90周年、年度双述双评,打破平衡照顾,以竞争评优的方式表彰和培树广大党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先进典型,充分彰显分类教育管理的成效,使广大党员学有目标、赶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