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三项工程”助推 “四群”教育再上新台阶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28 15:01:37
思茅区紧扣十八大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通过建设“民生工程、和谐工程、党建工程”来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推动 “四群”教育再上新台阶。
落实帮扶措施,打造“民生工程”。思茅区以“四学四联四帮四派”为载体,在“四群”教育中突出帮扶措施,努力推动粮烟生产、林果、蚕桑种植和畜牧业发展,着力打造“民生工程”。全区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在摸清农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议家庭产业发展现状,帮找出存在问题;议家庭产业发展思路,帮挖掘增收潜力;议家庭成员技能,帮找准增收“主渠道”;议家庭收支状况,帮提高理财能力;议家庭就业状况,帮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强增收致富能力,相互沟通,共同进步。目前,全区对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民生工程”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扶,共落实项目281个,资金859万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594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00余件。
广泛联系群众,兴建“和谐工程”。 围绕“和谐社区、幸福乡村、美丽思茅”主题,在全区的60个村、10个社区全力兴建“和谐工程”。党员干部带着“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的理念,用脚丈量民生,用心贴近群众,用情化解民忧,用力赢得民心。深入到村(社区)开展法律、助残、消防、计生、科普、防灾减灾、交通安全、医疗保健、劳动就业、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通过发放民情联系卡、建立民情档案、拍一张“全家福”等途径,形成立体、快捷、高效的民情反映体系,实现机关与农村(社区)零距离、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主动下访,与群众交朋友,以真心换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晋位升级,推进“党建工程”。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做好基层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和“四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党建工程”。认真开展“回头看”,为晋位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真落实区级部门挂钩帮扶、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助、选派常务书记、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调整党组织设置等措施,切实增强整改提高的实际效果,有力促进了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整体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了一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面的方法,切实把全区“四群”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目前,全区6个区级基层党建示范点,6个“四群”教育示范点已全面通过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