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坝溜乡“十天有约”课堂:与富裕文明相约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04 09:35:56
11月30日,墨江县坝溜乡“十天有约”课堂又将与广大群众准时相约———至今,这个课堂已经与坝溜村民第40次相约了。
坝溜乡老朱村一位周姓农户说:“十天有约”课堂真是党委、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最实在的一件事了,课堂的开办增加了我们各方面的知识。我们还可以主动提出想学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像有一期学习核桃种植,那期的培训真是一阵及时雨啊。自从参加了培训后,种植核桃树时总算是找到了要领。他说:“授课人员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讲解,让他和乡亲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许多以前没看到过、没听到过的新鲜事,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成为了懂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的明白人。”
“明白人”不是一天就能学会当的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坝溜乡是墨江县集边远、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距离县城100公里,国土面积280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哈尼族、汉族、彝族、瑶族、拉祜族、布朗族、傣族7种世居民族,是全县最偏远落后的山区民族贫困乡,发展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及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缺水村组多、地质灾害多,导致坝溜乡发展起点低、财政收入及科技能力低、管理水平和群众收入低,大多数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转变慢。
坝溜乡的党员干部在长期的走村串户、基层工作中意识到:要培植支柱产业、保障工作运转、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群众增收都需要有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让农民群众能够做自己拥有脱贫致富能力的“明白人”,针对以往培训规模小、影响力弱、随机性和不够系统,方式方法也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缺点,坝溜乡开办了“十天有约”课堂,每一期培训都做到“一堂课、一杯茶、一张笑脸”,真正实现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
“逢10学本事”———已经成了坝溜人一个不变的约定。
像“赶集”一样学技术
“十天有约”课堂于2011年8月30日开班,开班当天许多群众蜂拥而至,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走廊里也站满了人,平时上课从没有空座。像赶集一样热闹的的课堂成了“十天有约”课堂里惯有的风景。
“十天有约”课堂抓住坝溜乡每个月10日、20日、30日的三个赶集日,便于召集群众、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利用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立由各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乡级科技服务,整个课堂辐射坝溜9个村112个村民小组。
每次开课前,“十天有约”的授课内容、授课老师都会写在一张大红榜上贴到乡政府大门前和集镇显眼的位置。据悉,“十天有约”课堂由各涉农站所轮流主持进行,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参加,采取视频放映和现场解说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改变部门、站所“条块”分割的宣传培训方式,集群培训,把单纯的商贸赶集转化为“科技赶集、文化赶集、普法赶集”。培训专题内容丰富,包括狂犬病防治知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农村妇女病免费普查、村级人员宣传培训、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矛盾纠纷的调解、文化交流及文艺交流演出“文化赶集”、春耕生产等。
参学的群众学得津津有味,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也感受着彼此的发展、变化。
“点菜下单”学技术
“十天有约”课堂突出针对性、实用性,采取“菜单式”点学的方式,事先会征求村民们对学习内容的意见。同时,结合坝溜乡产业发展实际,开展核桃、茶叶、网箱养鱼、橡胶、生物药材、水稻、玉米、养猪等种(养)殖业高产高效的技术培训;着眼于农村流动人口返乡逐步增多的特点,以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市场知识等为重点,提高他们返乡创业能力;以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由畜牧兽医站等对各种类养殖大户进行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处理、科学用水、卫生知识、文明礼仪等培训工作,各村组织动员本村群众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围绕涉农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近年来,坝溜乡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1月,坝溜乡22226人户籍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2709人,占户籍人口的12%。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增强外出务工本领,今年5月,“十天有约”课堂专门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开设了客房服务和餐厅服务培训。有固定生源400余人,政府院场里人山人海,教室被挤得水泄不通,走廊上也站满了人。理论培训由坝溜中学抽用教师完成,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实际技能培训和相关技能考试,让群众在观、听、练中学到新技术,掌握真本领。
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群众外出务工提供了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为全乡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渠道,提升转移层次,加快推进全乡富民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知识也要有文化
坝溜乡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十天有约”课堂助推了坝溜乡的“文艺活乡、艺人活村”战略。第八期课堂的内容便是骂尼村文艺队节目交流与表演,文艺队进行了节目汇演,墨江县广播电视局的老师进行了指导;10月10日,“十天有约”课堂前的操场上还举行了“展现民族文化,喜迎十八大”的文艺汇演。原定的7支文艺队来了13支,展示了坝溜乡浓郁地方特色乡村文化,丰富了农村精神生活。
坝溜乡党委书记陈万明表示,“十天有约”课堂的开办,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使农民群众在发展过程中享受文化成果,而且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
坝溜乡骂尼街文艺队一名庾姓妇女说:自从有了“十天有约”课堂后,乡党委、政府会组织全乡文艺队进行文艺表演,丰富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不仅有了听政策、学知识的地方,还让我们的业余生活不在是天黑了就没事干了。我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别是歌舞的爱好者,以前还没有课堂的时候,我们文艺队排练个节目什么的都没有地方可以排练,只能在大街上随便唱会儿。即使排练了,也没有地方可以给我们展示。现在有了课堂后就不同了,晚上我们可以在课堂里的灯光下畅意的排练,排练后还有可以展示的舞台。(记者王琳琳 通讯员仓文利 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