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四个注重”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普洱墨江县 发布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作者:中共墨江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08-04 10:55:30
近年来,墨江县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注重从班子队伍选拔、后备干部储备、能力素质提升、保障机制建立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真正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抓到实处,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注重质量选拔,配强村级“两委”班子队伍。墨江县积极创新村级干部选人用人理念,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多渠道选贤任能,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队伍。一是通过在全县163个村推行“两推一选”选举支部书记、“海选”村委会,在两个村试行公开选拔支部书记等办法,扩大村干部选任的民主,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二是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将一大批年富力强、率先致富的能人被选进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县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达到致富能手标准(至少有一项致富项目,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占到73%。三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高村“两委”班子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已先后选派134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基本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全覆盖。四是积极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2010年,13名村小学校长被选任为村支部(总支)副书记,同时,下派了6名乡镇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支部(总支)书记,使村级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二、注重源头建设,抓好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在配强现有村级班子队伍的基础上,着重在“备”上下功夫,着力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使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一是建立人才台帐制度,对本乡镇范围内各行政村进行详细摸底,及时全面掌握农村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摸清就业及流动情况。二是实施“四类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农村能人、富人、文人、艺人四类乡土人才,推行能人治村、富人领村、文人理村、艺人活村的农村干部人才发展模式。三是完善党员培养机制,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采取“集体式培养、链条式发展”的模式,把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产业协会成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仅2010年,就把138名致富能手、35名农村产业协会会员培养成了党员,把11名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预备党员,把49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从源头上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为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素质提升,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强化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一是制定村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出台了《墨江县2009年—2013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试行)》,每年定期选派县、乡党务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及科技培训,以全面实现每个家庭有一个科技明白人,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每人基本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的目标。二是建立党员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县级财政以每个农村党员每年50元的标准,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教育培训经费;每个乡镇再以每年每人50元的标准,配套投入相应的教育经费,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金”,全面保障党员教育培训经费长期有效落实。三是搭建党员教育培训平台。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活动户等培训主阵地建设,完善“三会一课”、村级党组织书记“三讲两述”(村支部书记向党员讲科技、讲发展、讲党课和述学、述职活动)制度,采取党校轮训、视频培训与参加农函大学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村(社区)干部培训班,搭建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平台。
四、注重激励保障,妥善解决村组干部待遇问题。建立一套用岗位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的激励机制。一是制定责任目标激励,制定村干部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村班子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推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由县财政每年安排2万元绩效补贴专项经费对绩效明显的村干部进行补贴。二是改善经济待遇激励。从2009年1月起,全县所有行政村正职岗位从2008年的600元增加到1000元,副职由500元增加到800元;落实好村组干部待遇,从每村2万元的村级工作经费例出固定补贴,提高村总支下设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村“两委”委员的待遇;对符合条件的落选村干部全部纳入低保关爱对象。三是改善政治待遇激励。每年评选表彰20名优秀村(社区)干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政绩突出、农民拥护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大力表彰宣传,切实让村干部在位有奔头、退后有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