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依托“四个优势”创收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01 10:27:15
普洱市依托“四个优势”创收村级集体经济
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将村级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依托土地、资产、资源、组织等基础优势创收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08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3097.53万元,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327个。
依托土地优势创收集体经济。依法对现有集体用地、“四荒地”,通过租赁、发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合理开发运用,发展特色经济,兴办各类创收实体,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集体土地利用效益,增加集体收入。思茅区平原村以盘活土地资源为突破口,依法开发集体土地,鼓励村组兴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兴办集体企业24个,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镇沅县五一村立足土地资源丰富、茶叶种植历史久远的实际,着力打造“五一茶”品牌,促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201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
依托资产优势创收集体经济。将闲置的校舍、村办公门面房等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兴办商贸、餐饮等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地处城郊结合部、中心集镇及工业园区周边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依托城镇兴建专业市场、公共服务设施,以开展物业租赁的经营形式,增加集体收入。思茅区南岛河村立足实际,积极创办红砖厂、养猪场、咖啡场等经济实体,并自筹资金25万元建成了第一期南岛河村新集贸市场,每年仅市场管理费就可为村集体创收6000元。西盟县南亢村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挂钩单位帮扶一点,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投资29.8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700平方米的小型农村集贸市场,每年仅市场管理费和门面出租费年收入就达2.52万元。孟连县勐啊村在完成村委会搬迁工作后,将原村委会集体资产对外出租,每年可实现收入3万余元。
依托资源优势创收集体经济。对有矿产资源的村,在符合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招商引资,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创办矿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经济实体,增加集体收入;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中低产林改造,以集体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特色农产品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自然条件优越、具备一定旅游资源、民间文化优势突出的村,通过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等,增加集体收入。宁洱县同心村立足村矿产资源优势,引进了蛮蚌龙箐石场、勐海田砖厂等7家砖石厂,通过承包的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并为80余名当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景谷县平寨村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积极引入资金开发芒卡温泉,带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依托组织优势创收集体经济。依托村集体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开展农产品产供销经营服务,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加集体收入。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农户参股、公司运作”等模式,逐步形成“支部+协会”、“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服务网络,在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孟连县朗勒村采取“支部+协会”的方式,积极发展香蒜产业,实现了群众与集体、协会与组织互赢共利,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创收4万余元。景东县鼠街村充分利用村委会地处中心,有相对宽敞的场院的优势,承办婚庆宴席,每年可收入7万元左右。
(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