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新农村指导员“三姿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23 10:15:08
2012年澜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紧密结合“四群”教育活动,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调整姿态真情付出、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放下架子,做农民群众的知心人。广大指导员自觉主动融入农村,成为农民的一员,深入田间、地头、火塘边白天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晚上就在火塘边拉家常;一年来,他们找“亲戚”结对子,做到知民情晓民意,共走访农户33249户,结对贫困户416户,建立民情联系卡29200份,记录民情日记3974篇。上党课390次,参加的党员、群众15040人;帮助驻村发展党员55人。指导员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会议1769次,参与群众92960人。践行了“戴起草帽就是一个农民,卷起裤脚就能下地干活”的承诺,成为了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二是开动脑子,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广大指导员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问计于民,在全县指导员中开展的 “百书千点子”活动中,全县295名指导员开展读书出点子活动,为澜沧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每人出四个以上的好点子,公开出版了《我是一条河——200好点子助力澜沧新农村》一书。组织所在村组干部群众2482人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其中1018人到县外参观学习;完成驻村调研报告191份,其中澜沧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撰写的《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库区移民问题调研报告》得到省民委的肯定,所提建议纳入省民委向省委、省政府的《关于当前影响我省民族团结稳定若干问题的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批示,促进了移民工作;省民委牵头支持编制和实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扶持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示范建设规划(2012-2016年)》,提出了加快竹塘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引领边疆少数民族走上了致富路。
三是卷起袖子,做群众事务的代办人,新农村工作队员既是指导员又是人民的勤务员,广大指导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多为农民出主意办实事,一年来,全县指导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协助各方抓好所驻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农村能源建设以及农村清洁工程等项目资源,注重打造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带;同时积极帮助所驻村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及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工作,注重打好特色、规模、品牌、生态、效益“五张牌”一年来,全县指导员参与完成2011年度省级重点建设村14个、市级试点村5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村4个,共投入资金2385.7万元,受益14个乡(镇)、19个村委会、22个村民小组、1316户5249人。启动2012年10个市级重点村建设,累计为驻村办实事1200件,参加抢险救灾640人次,参与抗旱工作179人,帮助争取到位项目559个,到位资金9892万元,帮助争取到位的各类物资折合资金222万元,其中争取到省民委在澜沧投入2300万元开展“抓特色、建示范”活动,实施了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试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发展试点、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解决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特殊困难等40多个项目,直接受益群众达7万人,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翁基寨被评为全国“民族特色村寨”,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被评为全国“十佳魅力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