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县开展“五家”活动深化“插甸经验”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17 09:48:32
孟连县认真学习“插甸经验”,以开展“五家”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了“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各项工作。
进农家门,深入群众。各级民情责任单位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民情责任区开展“服务进农家”活动,协调法律、农科、教育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宣传小队,进村入户开展宣教工作,为群众讲解政策、提供咨询、破解难题;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通过清理审批程序、优化服务窗口、缩短服务流程,大力开展办证送证上门服务、医疗上门服务、临时法庭调解上门服务等活动。县法院深入娜允镇允山村拉祜山寨开设临时法庭,为群众调处民间纠纷案件,并采用定期登门巡回办案的方式调解纠纷;县公安局定期深入基层为群众办理农用车、摩托车驾驶证等服务。
说农家话,贴近群众。举办傣、拉祜、佤等民族语言、民风民俗以及民族宗教政策培训,让每名干部都会说少数民族话、都掌握民族风俗。组织、人事部门则把会说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新招录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用期满转正的硬性条件,确保每名机关干部至少会听、会说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在积极学习当地语言的同时,各级机关干部主动找少数民族群众交心谈心,了解各地民俗民风,开展了以“移风易俗除陋习,破旧立新促和谐”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自愿遵守移风易俗工作的相关规定,努力破除陈风陋俗,进一步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吃农家饭,联系群众。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群众工作,坚持不扰民、不添乱、不搞大吃大喝,自带生活用品、食品,主动到群众家中“打平伙”,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桌饭,共商发展计策。富岩乡计生办主任叶梅,每次下村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都自带米、肉、菜等食品,到民情责任区英沟村班米二组与群众一起吃农家饭,在拉家常的同时宣传计生法规,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各级民情责任单位还充分利用春节、傣族“泼水节”、拉祜族“葫芦节”、佤族“新米节”等民族重大节日,到联系户家中坐一坐、聊一聊,同吃年饭、同喝年酒、同唱节日歌,真心实意地体验群众的生活。
办农家事,服务群众。机关干部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农家事”当作“自家事”来操办。开展以“群众诉求代言、群众利益代理、群众事务代办”为内容的“三代”工作,明确规定领导干部每月为群众代办合理事项不少于3件,做到一般事项1周内办结,复杂重大事项1月内办结,把各级干部变成群众的信息员、服务员和代办员。同时,在全县六个乡镇成立“三代”工作服务中心,实行街天上班和群众工作例会制度,办理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农村政策咨询、民政救灾救助等便民服务工作。目前,全县各级干部共为群众代理、代办事项4万余件,营造了“诉求代言解民忧、利益代理解民利、事务代办解民困”的生动局面。
做农家人,融入群众。每名机关干部至少联系2户困难群众,做到把特困户、低保户、贫困党员当作一家人,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群众,像善待兄弟一样惦记群众。农忙时节下基层帮助群众干农活,解决实际困难。逢年过节“回家”包棕子、包饺子、送饼子,联系亲情,与“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理思路、谋发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通过节省办公经费、干部职工自愿捐献等方式,筹措1000余万元资金,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如:县委组织部协调资金50万元修建了回朗小组会议室和活动场地;县民宗局协调资金30万元为富岩二组修了一条文明路;景信乡各民情责任单位出资设立了“乡教育基金”,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支持贫困大学生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