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念好三字经确保“三深入”活动取得实效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16 10:46:48
——夯实“全”字,总动员、全覆盖。
澜沧县实现了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工作覆盖全县千家万户,实现每户手中都有民情联系卡,做到全县所有领导干部职工“单位、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结对帮扶户、责任区、督促电话”七公开。全县8730名人民勤务员,共结对帮扶农户9475户、挂钩联系农户110400户。记好《民情日记》5612篇,填写《民情登记卡》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基本情况登记表》10万余份,撰写调研报告1228篇,建立民情台账212套。全县做到了村村有人挂、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办,件件抓落实,实现了 “联户全覆盖、党群零距离”。
——紧扣“特”字,抓重点、促民生。 紧扣部门性质、行业特点和“三农”工作实际,找准工作突破口,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竹塘乡结合“四群”教育活动开展,通过“商贸赶集”、“科技赶集”、“文化赶集”、“普法赶集”等内容和形式,助推“三深入”活动扎实开展。澜沧县地方税务局结合“四群”教育开展“蹲企”服务活动,深入到全县29家重点税源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广大纳税人声音,在开展涉税业务、税收政策、具体问题解决等方面,提供“一对一” 的个性化服务纳税辅导。到12月中旬,全县地税共深入29户企业开展“蹲企”服务活动,召开税企座谈会29次;举办政策辅导培训32次,累计蹲企天数达2000天;发放基层地税机关政风行风调查表29份,发放“蹲企服务”活动反馈表29份,收集意见建议13条,形成调研报告(或工作建议)4个,发放税收政策及相关资料400余份。 澜沧县一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贯彻让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办校思想,党支部牵头成立“爱心基金会”,每月由党员教师牵头资助贫困学生,目前累计共收到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22万余元,累计捐助贫困学生2200人次。县人民医院结合“四群”教育活动开展,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积极打造“无假日医院”全天候为病人就诊;首家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销售“零差率”,每年为患者节约药品费348万元;新增患者诊室5间,新增病人床位100多张。团县委在木戛挂钩联户过程中,针对当地拉祜群众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多实际,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103名在校留守儿童通过提供网络视频方式,与远在它乡打工父母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平台,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和帮助。勐朗镇温泉社区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积极掌握社情民意,提高为民服务效率,设立了“民政窗口、计划生育窗口、工会窗口、残疾人窗口”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突出“实”字,解民忧、帮民困。
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澜沧县各级干部群众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带着责任、带着民心,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困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在面对焦点、热点糯扎渡库区移民安置中,全县所有处级领导、20多个包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及300余名移民工作队员驻扎在基层一线,包片、包户、包责到人,发扬“胸怀全局、真心为民、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移民工作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安置移民4942户22240人 ,确保了移民顺利搬迁和库区任务的顺利完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行路难、用电难、致富难等问题,县委政府不断整合资金、整合项目、加大扶持力度,2012年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扶贫资金80余亿元。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全县共派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0支,指导员296人,共走访农户33249户,结对贫困户416户,建立民情联系卡29200份。记录民情日记3974篇;完成驻村调研报告191份,指导员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会议1769次,参与群众92960人。一年来,全县指导员为驻村办实事1200件,参加抢险救灾640人次,参与抗旱工作179人,帮助争取到位项目559个,到位资金9892万元,帮助争取到位的各类物资折合资金222万元。澜沧县各级各部门“硬抽人、抽硬人”,共支持挂钩扶贫村项目319个,支持扶贫项目折合资金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