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组织系统认真学习推行“插甸经验”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28 16:36:02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排忧解难
普洱市组织系统实施组工干部力量下沉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认真学习推行“插甸经验”,普洱市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展组工干部力量下沉活动,沉到基层抓基层,面对面访群众,实打实解难题。
不扰民、不作秀,拒绝层层陪同。省委作出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部署后,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率先选派了21名组工干部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兼任派驻村常务书记。部机关每年为驻村干部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要求驻村干部蹲点自带行李、自办伙食或据实支付餐费、自行解决交通问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准县乡干部陪同、不准接受土特产等馈赠、不准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以良好形象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蹲点调研,入户对接,用脚步丈量民情。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分批组织组工干部下基层开展蹲点调研活动,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陇贤君带头深入墨江县孟弄乡孟弄村和鱼塘乡景平村,驻村蹲点,走访调研,直接联系群众。市委组织部以科室为单位组成5个调研小组,深入联系点墨江县鱼塘乡9个村委会和景平村24个村民小组,采取登门访谈、集体访谈、个别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基层党员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思茅区委组织部制定《组工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建立驻村工作承诺台帐和督查考评制度,实行承诺事项登记备案“销号”制度,让组工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景东县委组织部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把后进村作为蹲点单位,要求组工干部直接住到联系户家,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组工干部共走访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发放民情联系卡3600份,发放问卷调查表1900多份,征求到意见、建议101条,形成调研报告30个。
放下架子,躬下身子,与基层群众攀亲戚结对子。各级组织部门把贫困户、空巢老人户、老党员以及大学生村官作为重点联系对象,与他们攀亲戚、结对子,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针对困难党员群众,帮助其选择1个发展项目或培训掌握1门实用技术;对有发展潜能的帮扶对象,采取“双培”的方式,把困难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对缺乏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困难;对大学生村官,坚持每月定期约谈,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市县两级180余名组工干部分别与所联系的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子,走访帮扶对象560人次,解决实际困难200余个,捐助帮困资金5万元。
接地气、办实事,解决群众挠头事。坚持从联系村和农户的实际出发,因村因户施策,帮助谋划增收致富项目,带领群众找思路、筹资金、引项目,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挠头事。市委组织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交通、水务等部门投入100万元资金,帮助联系点墨江县鱼塘乡修缮全长10公里村组公路,解决了600多名群众的出行难题;澜沧县委组织部结合全县生态茶园改造,联合涉农部门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活动,深入澜沧县木戛乡勐糯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次,培训群众600多人次;墨江县委组织部针对移民搬迁、企业改制等引起的矛盾纠纷,分批下派组工干部驻村接访,化解矛盾纠纷11起;宁洱县委组织部选派2名综合素质好、熟悉党建业务的组工干部到后进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支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