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着力“三个提升”增强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05 09:44:34
思茅区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通过“三个提升”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的工作能力。
教育帮带,提升实践能力。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步入新工作,思茅区建立“三联一帮”制度。区级领导、乡镇主要领导、村支部书记每人联系1-2名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帮扶,做好“传、帮、带”工作。区级领导当好“思想导师”,每月定期约谈,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乡镇干部当好“实践导师”,负责传授农村工作方法、经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当好“工作导师”,指导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农村工作。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学着干、村官带着干、乡镇领导教着干、区委领导指导干的帮扶培养机制。
发挥特长,提升服务意识。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对他们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要求他们认真当好党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农民发家致富的信息员、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村事务的管理员、民主决策的参谋员和为民服务的勤务员。把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统一管理,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参加乡镇机关和村两委会议,必须参加集中讨论学习,必须参加村内重大事项决策,让他们既清楚所在乡镇的工作大局,又熟知村情实际,以便高效推进工作。为了使大学生村干部融入农村、熟悉农民,除了安排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求他们联系一名留守儿童、一户贫困家庭、一位致富能人,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村情民情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理念,努力培养自己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考核评估,提升干事动力。为使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思茅区落实了多项激励政策,真正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动力。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信息台帐,对大学生村官的到岗情况、工作开展、目标完成、工作日志等情况随机检查,并采取平时督查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岗位目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先争优意识,增强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尽快成长成才。目前,全区54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有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7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