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加强人才工作创新营造良好人才工作氛围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22 16:48:06
西盟县积极探索,建立了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创建载体,构筑平台,努力营造人才队伍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转观念,树立科学人才服务理念。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把落实《西盟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所规定的“积极培养当地各民族的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并且重视在各民族妇女中培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等内容与引进人才工作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对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给以关心照顾,积极引进急需各类人才,用事业来凝聚人才,用感情来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来留住人才。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做好人才工作,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全面盘活全县人才资源。
二是抓源头,实施奖励办法促教育。出台《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试行)》,规定每年教师节期间,表彰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优秀班主任、10名优秀教师,每人奖金10000元;对本县籍完成高中学业,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每人奖励10000元;高考录取一本奖励5000元,二本3000元;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达800分以上的,每人奖励2000元。《办法》对集体奖做了详细规定,集体奖中学校所得资金总额的80%按教育教学成绩分发给相关任课教师,10%用于奖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10%用于教研员等其他人员。通过加大教育工作奖励力度,保证人才的源头活水。
三是出实招,畅通人才成长渠道。为切实解决本地少数民族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和拓宽成才渠道,与云南民族大学签订了《关于合作共建佤族、拉祜族等语言文学专业的协议》,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每年将选送参加当年高考的当地佤族、拉祜族学生20人进入云南民族大学学习,并一次性支付民大合作费用50万元。同时争取到10个全省政法系统定向招录培养少数民族政法干警名额,按照“分级负担,分项目保障”的原则,全力保障“定向生”的学习、生活费用。
四是强措施,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环境。坚持“从优”与“从严”紧密相结合,从政策、机制、人力、财力、物力更多的倾向基层。真正做到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环境。对道德品质、致富技能、工作表现、服务群众等方面素质较高、群众反映较好的75名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