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文化建设要凸显“人本精神”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08 09:15:30
何谓“组工文化”?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长期形成的特有的,并为全体组工干部所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作风的总合,是组织部门的“精、气、神”。“对党忠诚”是组工文化的政治品格;“公道正派”是组工文化的核心及本质特征;“甘为人梯”是组工文化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组工文化的价值伦理和时代特征。
组工文化建设中,“人本精神”有三层意思:
首先,“以人为本”要求组工干部尊重人。尊重人要做到“职位在上,不凌于下;职位在下,不攀于上。”作为党委核心部门,组工文化更要营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才感到组工干部可亲可敬,做到有话愿意跟组工干部讲,有问题敢向组织部反映,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其次,“以人为本”要求组工干部具备新公共管理理念。新形势下、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官僚式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模式。新行政管理需要政府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笔者曾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少数人的合法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主题,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进行过简单调研,结果表明,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少新公共管理理念或者说是人本主义精神。
最后,“以人为本”要把组工干部“平凡化”。一方面,不要把组工干部拔得太高。组工干部也会犯错误,所以组工干部队伍不能放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不能把组工干部“圣人化”,任何干部对待名利都很难做到心静如水、波澜不惊,组工干部也不例外。“甘为人梯”作为组工干部一种必要的精神境界、崇高追求或者说是责任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可如果一味强调“甘为人梯”,则可能挫伤组工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的结果是组织发展受损。
如何在组工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本精神”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围绕“公道正派”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加强组工干部的信念教育、观念教育,让组工干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服务人,让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
其次,要突出制度文化建设,打造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从人类本性的假设来看,组工干部在价值利益观上,也会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因此,规范、健全以“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制度就显得很重要。通过规范组织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决策、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重大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使组织工作程序更加规范、组工干部职责更加明确;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开门评议和部风监督员制度等,使组工干部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监督。
第三,要推进人本文化建设,营造以和谐团结为主旨的组工环境。从人健全完善以学习、培训、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制度,完善考核制度,使组工干部选调任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充分尊重组工干部的人格、个性、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优秀组工干部;继承和发扬组织系统“用事业人,用感情人,也用适当的待遇人”的优良传统,关心爱护组工干部,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西方组织文化研究者埃德加·沙因(Edgar Schein)、拉尔夫·基尔曼(Ralph Kilmann)、劳伦斯·舍曼(Lawrence Sherman)等人认为,组织文化有时甚至会与正规制度相反。古语说“上行下效”;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西方学者也同样强调“领导者对培育支持道德行为的组织文化起着潜在的重大杠杆作用”。因此,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组织领导有必要认识到并不停的提醒自己“在组织文化中,自己是最明显的伦理角色模范”;看得见的对道德行为的明显奖赏是领导们参与和塑造其组织文化的另一种方式。
鲁迅先生说:“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美国西点军校以“责任,荣誉,国家”为校训;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日本松下公司以“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貌谦让、改革发展、服务奉献”为企业七大精神。由此可见,组织文化更多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品质。因此,组工文化建设绝不是简单的读几本书,通过几次培训教育就可以形成的,组工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慢慢的“内化”过程。古人说:“腹有诗书颜自华”,同理,组工干部只有加强品质修养、提高业务素质、拓宽视野,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对党忠诚、公道正派、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具有人本精神的新时代组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