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巧借民族文化助推基层党建涣活力
作者:起宏昌 发布时间:2011-06-28 10:58:03 点击率:147
牟定是彝族左脚舞的发源地,被喻为“左脚舞的故乡”,近年来,该县以彝族左脚舞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成功举办中国·牟定第二届彝族左脚舞文化节为契机,将党建元素有机融入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党建在左脚舞文化中把握方向、引领发展的作用,促进了党建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互动共融、同频共振。
一、主要做法
(一)以舞建“家”,优化组织设置。牟定县有党员11253名,其中,彝族党员2499名,占党员总数的22%。全县有左脚舞协会1个,左脚舞表演队29支,经过认真开展统计和摸底调查,参加表演队的党员人数达150余人,并且参加人数不断增多,为便于党员管理、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本着党员自愿、便于管理、易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在左脚舞协会中成立了6个党支部,把党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协会当中,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渗透力。在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他们完善活动制度、活动经费,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发挥党员作用,使党员真正在协会中发挥凝聚民心、明确方向、引领发展的作用。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机关、农村等多个行业建立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亮点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并在功能发挥中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如基地建设的培训功能体现民族习俗;活动学习场所的学习功能体现民族文化及语言特点;经济发展实体的功能体现民族经济特点等。
(二)以舞搭“桥”,密切党群关系。根据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和部分彝族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能力偏弱的实际情况,注重用彝语和汉语同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及时把各个时期中央、省、州、县的活动安排部署和学习教育资料刻录成双语版党员电教片、光碟,发放到彝族聚居村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活动中心户中,方便彝族党员群众学习。并适时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唱左脚调、着民族服装、开展党员群众同跳左脚舞活动,交心谈心、同娱同乐,培养各民族、各阶层群众彼此信任、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广泛吸收左脚舞表演队中的先进代表参与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各级工青妇组织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民歌、刺绣、歌舞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从而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以舞育“才”,引领经济发展。制定专门的规划,建立彝族乡土人才档案,定期举办关于彝族文化方面的培训班,加大对左脚舞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必要的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对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照顾,让其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深入推进“三培双带”工程,即把少数民族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少数民族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有威信、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文化的优秀少数民族民间艺人、致富能手、能工巧匠、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民族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工程实施,2007年以来全县有240名少数民族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346名少数民族党员在组织的帮助下成为了种养大户、经济能人,63名优秀少数民族党员、致富能手、能工巧匠、退伍军人经过换届民主选举成为了村干部。
(四)以舞铺“路”,培强民族文化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帮助党员群众充分利用以彝族左脚舞为核心的“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手工艺品、民族饮食”彝族文化资源增收致富。全力支持党员、群众开办彝族风情园、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实体,为他们在证照审批、税费办理上开绿灯,在经营中给予指导和扶持;鼓励和支持在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手工艺品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民族民间艺人率先发展规模生产,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经纪人,为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出彝州、走向全国架起购销的桥梁,找到稳定的市场,为发展壮大民族服饰、民族手工业,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目前,全县已开办彝族风情园、农家乐2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户均纯情收入达5万元以上,发展彝族刺绣服饰和彝族工艺品店50余家,民族服饰、挑花、刺绣、龙头弦、民族工艺品的制作等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定的销售市场,吸纳彝族群众近1500人就业,年创收达300多万元。同时,以表演牟定左脚舞为主的文化打工人员日益增多,活跃在昆明、楚雄等地各类民族风情园,为终日在深山劳作的彝族党员群众找到了走出大山、增收致富的门路。
(五)以舞传“情”,促进社会和谐。以左脚舞文化节为龙头,充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民族节日,营造浓郁的“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良好氛围。结合婚庆嫁娶、民族节日、茶余饭后、农闲时节群众爱跳左脚舞、参与性广泛的实际,创作了一批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的文艺精品,把党的惠民政策、把党建工作、党风廉政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知识编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听易记的左脚调、彝族酒歌、山歌、花灯,利用县民族艺术团、老年文艺队等组织,定期深入乡镇、村寨巡演,在民间传统的“三月会”、“正月十五赶猫街”、“江坡六月六”、“九九敬老节”、秋会,等节日中巡回表演,展示党建工作成果,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团结和谐。同时,制作成光碟发放到群众手中,引导群众积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参与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党“音”下送,让广大彝族党员群众在娱乐休闲的同时,接受教育,做到寓教于乐。一位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就是要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贯彻到群众当中,当群众思想出现不良苗头,党的歌曲、党建舞蹈就要就要及时跟进,教育他、感化他,让党建文化无处不在,使封建迷信、邪教组织无藏身之地¨¨¨”。
二、取得的成效
牟定县通过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扎实地开展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极大地涣发了基层党建活力,其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延伸了党建载体。把党的建设融入浓厚的民族文化之中,改变了过去单一传统的基层党建模式,在形势和内容上进行了完善,使基层党建工作内涵更丰富、创建活动的载体更切合民族地区实际,基层党建工作更具活力。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党建工作,把党的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创作为通俗易懂文艺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各类文艺活动,如民族节庆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发展成就,增强宣传效果。
(二)促进了社会和谐。把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和谐作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活动的首要任务,大力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发展、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把党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各族群众中,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同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党建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翻译成民族语言、编排成民族歌舞、编译成学习读本、制作成宣传手册,用党的政策统一群众思想,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
(三)涣发了基层党建活力。通过严格执行民主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等,实现了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的有机结合起来,在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中注入了生动活泼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使党的理论在基层体现得更加鲜活、更加有生命力。
(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楚雄“半小时经济圈”、打造“左脚舞之乡-彝和园文化旅游区”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经受住了大旱之年的严峻考验,实施了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凤屯风电项目、“彝和园”、安益钒钛铁资源整合、中峰水库等重大项目破题推进,烤烟收购任务在极为不利的局势下圆满完成。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1.9%,位居全州第6位,比去年上升1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40.2%,位居全州第5位,比去年上升2位;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增长30.6%,位居全州第7位,比去年上升1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0.96亿元,增长29.8%,位居全州第7位,比去年上升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增长7.2%,位居全州第7位,与去年持平。
三、经验启示
(一) 党建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共融,是为农村文化阵地注入活力的新要求。大幅度提升党建整体工作水平,需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民族文化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民族传统道德力量,是农村群众文化的引领者。把党建文化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引导群众立足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农村文化阵地注入活力,促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领导核心和优秀文化的代表者。
(二)党建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共融,有利于寻找符合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新规律。党的建设是一门应用型科学,核心是人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党性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性意识,为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树立榜样,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立足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立足基层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把优秀民族文化引入到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教育、管理、培养,引入到党组织各项制度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改革的探索者和文化发展的实践者,进一步探索了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思路。
(三)党建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共融,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与民族的亲近感、信任心、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作用,利用左脚舞协会中的党支部组织左脚舞表演队在广泛参与的婚庆嫁娶、民族节日、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左脚舞表演的时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着力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同时,通过文艺表演、跳左脚舞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移风易俗,教育他、感化他,让党建文化无处不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使封建迷信、邪教组织无藏身,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把协会党支部工作与科技培训、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党支部不仅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成为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者、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