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深化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转作风
作者:杨慧芳 发布时间:2014-10-13 09:12:13 点击率:6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下基层制度,做实和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南华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健全完善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对基层群众的联系、服务和帮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高标准定位。围绕了解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和引导群众的主要任务,以“四进四问四带”为载体,“零距离”服务群众为目标,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重点开展县级领导走进联系乡镇工作,每名县级领导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5户;县级部门走进联系村(社区),坚持一个县级部门联系一个村委会(社区),每名班子成员联系农户不少于7户,一般干部不少于2户;乡镇班子成员走进联系村组,每名班子成员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10户;党员干部走进联系户,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四进”工作。二是重点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四问”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三是重点开展带动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带动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带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带动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四带”工作。
全方位覆盖。按照《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水平。一是坚持专题调研、蹲点调研、随机调研相结合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二是坚持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到基层任职,选派时间不少于1年,坚持选派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到县群众工作(信访)局锻炼,每批3至4人,时间为6个月,同时,把常务书记的选派与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有机结合,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三是坚持为民便民利民制度,健全完善为民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县、乡、村、组“四级”服务体系,在县级成立政务服务中心1个、分中心2个,10个乡镇、128个村(社区)、1490个村(居)民小组均成立对应的为民服务中心、服务站和代办点,实现服务机构县乡村组全覆盖。同时,建立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民情责任区,定期深入挂钩联系点,广泛收集民情,汇集民意,健全群众服务机制。
严要求考核。结合季度、年度工作重点,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建办对各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进行随机监督检查,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开展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同时,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标准,将组织考评与群众测评相结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行考核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