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原:走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州之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9 11:23:19 点击率:59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楚雄州紧密联系州情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些工作成果。
走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州之路, 是符合楚雄州发展实际的正确选择
结合实际,楚雄州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一是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集中力量建成了青山嘴水库和永武、元双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交通、水利、城镇、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打牢全州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是把培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来抓,立足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培育风能、太阳能、钛产业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持之以恒地培育和建设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达47%,为推动全州科学发展构筑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5年间全州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4个百分点。在青山嘴水库建设中,积极探索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的路子,组织和引导7295名水库移民在城镇安置,并且实现了“搬得进、留得下、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
四是把集约利用资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保护耕地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在工业发展中,全州2个省级工业园区、8个州级工业小区都建在城镇之外,新建的工业园区全部利用荒坡荒地建设。同时,大力建设“山地校园”、“坡地校舍”,加大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对荒山荒坡的利用。
五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来抓,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毫不松懈地抓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全州森林综合覆盖率达62.5%,5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20%,年均下降1.37%。
走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州之路, 是楚雄州今后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楚雄州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推进富民强州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部署,从谋划发展思路到确定工作重点,从推动经济建设到促进社会发展,从确定产业定位到推进项目建设,都严格按照有关的要求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州之路。
走差别发展之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求特、求新的原则,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即打造以元谋为核心区的优质无公害冬早蔬菜产业基地,以南华为核心区的野生食用菌产品研发加工基地和以禄丰土官为核心区的钛产业基地;继续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做特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培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冶金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各主体功能区的优势,加快产业培育步伐。
走集约发展之路,科学推进城乡建设。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上山,推动城镇尽量向山坡、丘陵发展,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项目、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尽量少占或不占优质耕地,着力破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科学有序推进城乡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以最小的土地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
走协调发展之路,积极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新型民居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同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有序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着力解决好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就医、就业、落户等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开放发展之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深入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面开放投资领域,积极主动招商引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切实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走和谐发展之路,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从楚雄州山区贫困面大、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的实际出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低保、社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各族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大中低产林改造力度,推进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工作,使全州绿色植被得到不断恢复,在彝州大地上建起一座绿色的屏障;加大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强做大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业,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的非木材林产业,以木材深加工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以松香、松节油和其他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林产化工和林木种苗花卉等林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淘汰关闭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工业企业,切实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全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让彝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不断增强全州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贡献。
(转自《云南日报》2011年12月9日第7版)(作者系中共楚雄州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