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积极探索干部交流方式
作者:山宗顺 发布时间:2011-06-28 21:12:52 点击率:173
永仁县坚持立足效益、着眼发展的原则,在保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真正使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职位上“动”起来,实现干部合理、有序地流动。
立足于锻炼,实施“培养性”交流。一是坚持干部交流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县委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进行上下交流或横向交流,使其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磨练、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同时将新录用的公务员,要求全部先安排到基层工作。二是将基本素质好、潜力大、经历单一的机关干部,交流到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矛盾较多的乡镇担任实职。三是走外派型交流,积极选派年轻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相对发达的挂职锻炼,增长见识。
立足于改善,实施“互补性”交流。在实施干部交流过程中,县委注重从领导人才的多需求出发,注重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干部的性格、气质互补性,努力使班子成员个体的属性和功能转化为班子集体的属性和功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通过实施“互补性”交流,软班子得到了硬化,弱班子得到了强化,散班子得到了优化。
立足于倡廉,实施“回避性”交流。加强了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回避性交流。同时,加强了对相对热门岗位进行定期交流。有效地解决了少数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受人情网、关系网、裙带网的束缚,甚至出现消极腐败现象的问题,净化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实践证明,通过回避性交流,那些被人际关系困扰的干部感到如释重负,那些被亲戚团团包围的干部感到了“松绑”,那些在热点岗位上容易谋私的干部则更多地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爱护。
立足于关心,实施“保护性”交流。保护性交流的对象主要有四种:一是长期工作在条件差、矛盾多的单位或部门,能够尽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的干部;二是对在工作中敢抓敢管,敢于动真碰硬,得罪人较多的干部;三是对犯过错误,已经检查改正,不宜在原地继续任职的干部;四是身体条件较差或年龄偏大的干部。实行“保护性”交流措施,不仅对那些尽心尽责、敢抓敢管的干部在工作上肯定,也给予在工作中失误的干部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方法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的热情,真正应了“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老话。
今年县委先后下派5位干部到基层任职,选派8位干部到企业挂职,选派17位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任职,先后对10名长期在乡镇任职的领导干部优先交流到县直部门任职,乡镇之间交流干部9名,在部门之间交流干部3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