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绣花针 带来大财富——永仁县培养刺绣人才 带动群众增收
作者:杨再春 发布时间:2011-06-28 14:41:31 点击率:290
永仁境内的直苴赛装节素有“现代时装模特之源”、“世界最大的乡村‘T’台”的美誉,境内妇女大多心灵手巧,善于刺绣。近年来,永仁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培训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入手,不断培养壮大刺绣人才队伍,加强对刺绣能手的技能培训,让刺绣人才队伍带动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一、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为培养刺绣能手营造良好氛围。实行处级领导联系刺绣能手制度,每名处级领导联系1-3名刺绣能手,负责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帮助他们联系产品销路,帮助刺绣人才致富增收;坚持典型带动路子,县委每年评选“十大刺绣女能手”进行表彰,此外。培树了刺绣能手李济雁、李芬等一批先进典型,其典型事迹在云南电视台《欢乐民族》栏目中播出,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刺绣,发展壮大刺绣人才队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完善技能培训机制,为提高刺绣能手技能搭建平台。一是采取定期组织培训、组织到外地交流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刺绣能手的技能。由于永仁境内妇女的刺绣技能都是母女世代相传,图案结合随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色彩搭配,品种单一,达不到市场对手工绣品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因此,为提高刺绣能手的刺绣水平和作品市场竞争力,永仁县一方面由刺绣协会和团委妇联定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业老师对学员进行服装裁剪、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刺绣手法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另一方面由县委、政府每年组织刺绣能手到姚安、南华等地学习交流刺绣技巧,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二是通过举办刺绣能手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刺绣经验交流、“招银杯”彝绣展等为广大刺绣爱好者学习彝绣技巧搭建平台。中和直苴搬迁到凹泥奔新村的李济雁通过参加彝绣培训和自身的聪颖好学,刺绣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获得了“楚雄州十大刺绣女能手”的称号。其改良、绣制的作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原来只能卖300-400元的绣品,现在能卖到700多元甚至上千元的好价钱。
三、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为壮大刺绣人才队伍提供保障。永仁县紧紧围绕省委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思路,结合本县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提出了打造永仁县“彝绣之乡”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目标,建立起了由县财政投入一点、挂点部门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资金投入方式,多渠道加大对彝绣产业的投入,同时把“贷免补扶”项目实施和发展彝绣文化产业、培养彝绣女能手结合起来,为刺绣能手提供贴息贷款扶持,为培养壮大刺绣人才、发展民族刺绣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通过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永仁县刺绣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刺绣人才不仅自己通过彝绣步入了小康生活,同时带动其他农村妇女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刺绣能手李芬、李济雁两人在县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彝绣展销部,从事彝族绣品的销售,年销售纯收入均在6万元以上,长期为她们供货的150多名绣女,最高的年收入可达10000多元,低的也在3000元以上。在她们的带动下,他们所在的凹泥奔新村,家家户户发展刺绣,年销售绣品1000多件,创收40余万元。村里的姐妹们不出家门就实现了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