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坚持在一线培养选拔人才
作者:杨再春 发布时间:2011-07-15 20:46:48 点击率:474
近年来,永仁县坚持在一线培养、一线锻炼、一线选拔人才的导向,把在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主阵地,精心选派优秀年轻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让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同时注重从基层一线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又培养造就了一批社会急需人才。 坚持在一线培养人才、锻炼人才
永仁县是一个集偏远、贫穷、落后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工农业基础薄弱、资源相对贫乏,要加快全县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关键还在干部。为培养造就社会紧缺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来,永仁县先后选派了5批共19名后备干部到县内重点企业挂职;选派了4批共8名县委党校教师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选派了3批共364名后备干部到相对贫困村、后进村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同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实施了《永仁县机关干部挂钩联系自然村制度》,组织全县干部下基层,进村入户开展民情恳谈、矛盾调处、帮民致富等工作,让干部在为民办实事中增长了才干。 李东华原来是县委组织部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今年2月县委组织开展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中,他负责挂点联系的莲池乡莲池村坝高村民小组大都是从山区易地搬迁来的村民,由于干旱,群众饮水困难,因用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在活动中,他帮助坝高村民小组向县水利局协调争取3000多元资金,为群众打了一口水井,解决了该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同时调解了4起纠纷,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誉。李东华说:“虽然我手中没有权力,不能为群众协调解决更大、更多的事情,但能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办点实事,我由衷感到高兴,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学会了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积累了一定的做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今年4月被提拔为猛虎乡党委副书记。和李东华一样在下基层活动中被提拔为县发改局副局长的冯禹伟说:“工作只有‘沉下去’,综合素质才能‘提起来’!”。通过下派挂职、干部联村,像李东华、冯禹伟这样的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在基层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提高,迅速成长了起来。 坚持在一线识别人才、选拔人才 基层一线不仅是干部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检验干部作风、能力的试金石。永仁县切实注重从乡镇和地震恢复重建、抗旱救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基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施中,识别和选拔人才,李东华等一批在“三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近年来,全县在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中,来自乡镇一线的干部比例占新提拔干部数的31%;来自重点工作一线的干部比例占新提拔干部数的63%,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的良好导向,有效调动了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村干部也会成为国家公务员,感谢党的好政策。”起忠勇,原来是永定镇乍石村文书兼党总支副书记,去年8月,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起忠勇从30多名参考的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永定镇的一名公务员。 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朱海洋,命运突然来了一个“华丽转身”:由一名村支书跻身变成吃“皇粮”的镇公务员,还成了永定镇副镇长。朱海洋原来是永定镇龙头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主任,去年9月他通过公开报名、理论考试、面试答辩、组织考察、和县委常委票决相结合的形式从一名社区干部直接进入镇领导班子。“我能从一名基层普通社区干部考取镇领导班子副职,是长期在一线积累、锻炼的结果。”朱海洋心中充满了感激。朱海洋成为副镇长后,主要分管农户拆迁和土地征用工作。“镇党委、政府主要是考虑到他熟悉社区工作,群众基础好,易沟通。”镇党委书记熊新平如是说。 截至2011年7月,永仁县共从获得全州“优秀村官”表彰奖励的人选中选拔了乡(镇)党政班子副职3批共3名。共有6名村干部通过公开考试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春全说:“村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当上了公务员,有的甚至直接成为乡(镇)党政副职,改变了村干部“工作干得再好,身份还是农民”的局面,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在工作上有干头、在生活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