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四种模式”多管齐下育人才
作者:李晓青 发布时间:2011-06-10 17:55:38 点击率:222
永仁县“四种模式”多管齐下育人才
永仁县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读好“有字书”和“无字书”相结合,积极探索了四种人才培训模式,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一是主体轮训。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对乡村党员干部进行普遍轮训,举办科级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三职”干部等培训班,结合各类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业务知识,分类确定培训内容,着力突出政治理论知识,每年累计培训干部1300多人次。
二是“引入”培训。推行全县干部职工“四个一”学习制度,特别是在每月9日科级以上干部学习培训会上,邀请省州专家进行产业发展、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专题辅导,开阔科级干部的视野,拓展科级干部的思维,丰富科级干部的知识。
三是实践锻炼。认真开展分期分批选派优秀党政人才上派到省、州挂职,选派到县内重点企业学习,下派到乡(镇)、村(社区)锻炼和外派到发达地区顶岗等工作,党政人才通过赴发达地区的企业挂职锻炼、跟班学习、蹲点招商,在市场经济中“洗脑换脑”,增强实践工作能力。近年来,共选派了3批123名人员到四川彭州、都江堰外出学习,1批1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攀枝花市机关单位和重点企业顶岗学习,先后选派了4批19名科级领导干部到13家县内重点企业挂任经理(厂、矿长)助理,选派了4批共8名县委党校教师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党政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途径。
四是“超市”教育。运用素质教育“培训超市”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为载体,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将县级各部门掌握的培训项目、经费、阵地、师资等各种教育资源充分整合,根据农村党员群众素质及培训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探寻“因需施教”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子,应用“菜单选学”的理念,建立了以村为主的“培训超市”。2010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共投入经费139.86万余元,组织了3天以上的集中教育培训班21期,1—2天的分片区培训1672场(次),参加培训的农村实用人才近4.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