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社区化:区域化党建创新之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28 17:00:23 点击率:57
2011-06-10 10:58:46 来源:《党课参考》 作者: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党建承载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提出:“推进党建工作社区化,将社区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聚集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建设格局”,自此宝安区踏上了以党建社区化为方向的区域化党建创新之路。
驻社区党委:推进党建社区化
2006年4月18日,对宝民社区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当天上午,中共宝安区新安街道驻宝民社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并非一次寻常的党代表大会,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首个驻社区党委——“驻宝民社区党委”。
2006年,宝安区针对社区内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各类组织迅速增加、归属社区管理的党员逐步增多、城市社会管理难度增大、驻区单位与社区联系不断增强的实际,着眼于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整合资源共建文明和谐社区,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社区化,在新安街道宝民社区开展了驻社区党委工作试点。
驻社区党委是一个非建制性的联合型党组织,由社区党组织、所属党员,以及组织关系不在社区但工作、生活在社区的党员组成。驻社区单位不管行政级别多高、规模多大,都纳入驻社区党委管理之中,同时保持原有的组织隶属关系。驻社区党委按照“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搞、事务共商、社区共建”的原则,统筹区域内各方资源,加强区域党建工作。目前,全区已建立驻社区党委19个。
驻社区党委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推行七项制度:驻社区党委选举制、驻社区党委和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大会年会制、驻社区党委工作例会制、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工作情况通报制、党员群众“六必访”制。
“十联”工作机制:参与主体多元化
驻社区党委最大限度地吸收辖区内有影响的驻区单位参加,将社区党组织、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推动形成社区党建多元主体。
大力推行“十联”工作机制,实行党员教育联管、思想工作联做、普法教育联抓、社区治安联防、社区环境联治、公共设施联造、弱势群体联帮、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建、和谐社区联创,形成社区内多元主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良好格局。这一机制使社区事务管理从局部扩展到整个社区,社区治理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的单一行为扩展为辖区内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共同行动。
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党员多样化
宝安区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广大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提供服务,营造党员的温馨之家。目前,全区建立区级党员服务中心1个,街道党员服务中心9个、社区党员服务中心123个,覆盖79%的社区。
区党员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指导、示范和带动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为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党组织、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就业、求助、帮困等服务,对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为社区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党员,提供活动场所和基本服务,组织各种活动。
党员服务中心设置党的知识教育、电化教育、专项教育、培训交流、党员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党员俱乐部、关爱党员等8大类24项基本服务项目,推行“菜单式”特色服务,实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倡导党员打破支部界限,在党员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参加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各街道社区结合辖区党员的特点,在确保基本服务的同时,开展特色服务,让每个进入党员服务中心的党员都有“回家”的感觉。
为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将服务对象扩展到所有党组织和党员,把全区115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0696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同时,依托党员服务网络,开展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党群党团共建活动。全区党员服务中心还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放,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组织活动提供便利。
党代表工作室:联系群众经常化
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宝安区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与党建工作社区化相结合,设立“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片区党代表工作室”、“流动党代表工作室”、“网上党代表工作室”,进一步密切市、区党代会代表和驻社区党委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的联系。
社区党代表工作室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按照科学规划、分类设置、地域平衡的原则,在每个街道设立两个以上党代表工作室,工作范围覆盖若干个社区。目前已建立社区党代表工作室25个,实现了党代表工作室在社区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在社团组织和行业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先后在区城管局、福永商会、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建立了四个党代表工作室,进一步扩大了党代表工作室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党代表工作室以“服务、组织、协调、凝聚”为主要职责,以共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将市、区党代会代表以及驻社区党委党代表合理安排在不同党代表工作室,通过接待、约谈、走访、视察、调研、民主恳谈等形式,深入企业、学校、小区、楼宇、居民家庭了解掌握情况,听取最直接、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及时向所在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反映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并提出意见、建议或提案,帮助解决居民群众普遍关心、与本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