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管好用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作者:赵志远 发布时间:2011-07-22 15:04:43 点击率:36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现全县90个村(居委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的目标。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上来,按照“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提高一个认识。各级党组织注重提高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实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切实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作用。州城镇党委按照“以活动促活力,以活力促发展”的思路,以活动场所为阵地,精心组织建党90周年、副科级以上领导讲党课、革命传统教育等一系列有意义、有特色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全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夯实两个基础。一是完善村级配套设施,夯实硬件基础。配齐党旗、党徽和国旗,配备办公家具、远教设施、制作会议室、办公室等门牌,达到 “有旗子、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远教设备、有党务村务公开栏”的“五有标准”。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夯实软件基础。按照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求,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完善党务村务各项工作办事流程。同时,建立健全村级干部值班制度和集中办公制度、信访接待制度,为群众调解纠纷、处理日常事务提供了便利。利用村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栏,制作内容丰富、文字精炼,实用性强的宣传展板,张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示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树立党的光辉形象。拉乌乡哨房六组党支部制作文化宣传栏3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族民间文化。
打造三大活动阵地。一是打造“党员活动之家”。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听党课和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干部学习培训、流动党员回乡座谈等活动,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组织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了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的主阵地。金牛镇罗官村老海田党支部每两周组织一次支部委员学习,每月组织一次党员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群众代表学习。2011年至今已组织集中学习8次,开展实用技术、法律法规政策解答6次,党员受培训率达到100%。二是打造“干部工作之家”。各村“两委”班子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为民主议事平台,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传达上级精神,研究部署工作,有效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打造“为民服务之家”。着重完善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全面推行村干部座班制,设立村民服务热线电话,实行来电来访登记制和首问负责制,把便民服务站、文化活动室、村级医疗卫生室、图书室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集中在一起,为村民提供计生、农技、法律、企业招工信息以及代办证件等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拓展四项功能。各级党组织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与“三级联创”、创先争优、新农村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议事、教育培训、服务和文化娱乐功能,实现了资源共享,一室多能。一是拓展议事功能。认真贯彻落实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召开民情恳谈会、民主议事会、村级重大事项通报会、村“两委”工作述职测评会等活动,推进了村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拓展教育培训功能。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资源,采取按需点题的方式,扎实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使党员群众真正学到致富实用技术。宾居镇杨官村党总支建起了图书阅览室,500余册农业科技、法律书籍免费向村民开放,每年邀请农科专家和技术员到村培训奶牛养殖、柑桔、葡萄种植、蔬菜种植技术,村民的文化素质、致富本领得到极大提高。三是拓展便民服务功能。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阵地,积极推进村干部为民办事由原来的约时定点向轮流坐班转变,公开值班电话,实行挂牌上岗、签到考勤,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村干部。四是拓展文化娱乐功能。与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文体设施建设,设立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等文化娱乐活动室,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鸡足山镇炼洞村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排练,并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比赛,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共宾川县委组织部 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