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乌乡“五有”目标呈现村级组织建设新常态
作者:杨杰 发布时间:2015-10-10 11:06:20 点击率:67
拉乌乡紧紧围绕“心中有党、手中有钱、干事有人、管理有序、服务有效”的“五有”目标,在村级组织开展“提升基层党建”活动,加强对村级的动态管理,纳入乡级实绩考核,将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至“神经末梢”,呈现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面貌、新常态。
着力端正思想,做到“心中有党”。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抓紧抓牢思想教育这条建党、强党、兴党的生命线。一是将“心中有党”教育作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对党员干部经常性“身份提醒”,常常拎拎耳朵、念念“紧箍咒”。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完善党员的学习教育机制,强化经常性思想教育,切实把好党员的教育关。三是从“抓人心、广覆盖、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将道德讲堂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
着力发展经济,做到“手中有钱”。围绕解决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年度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一是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和产业布局研究确定集体经济项目。突出产业特点在5个村发展烤烟烤房群建设项目,既培植了产业,又为广大烟农缓解了与核桃采收冲突的用工矛盾;有3个村参与山区集贸市场项目,通过项目建成管理让集体有了收入,让干部在管理上得到锻炼,使两个村的“以路为市”现象得到规范解决,群众反映的市场混乱突出问题也迎刃而解。二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发挥创业示范户的帮带作用,采取结对帮扶和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带动其他党员和农户创业致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大“党员创业带富”的社会影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脱贫致富工作,充分利用好驻村干部这支队伍,真正把乡级优秀干部放到一线去历练成长,作用在一线得到发挥,形成“一人驻村,单位共帮”的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加大资金向基层倾斜的力度,确保驻村工作务实有效,帮扶工作。
着力壮大队伍,做到“干事有人”。 一是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切实扎紧党员发展的入口关,畅通出口,宁缺毋滥,确保先进。让广大党员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释放出正能量来。二是充分利用好村民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大作用。为村民小组长争取补贴待遇,实行年度考评奖励机制,有效地激发了村民小组长工作积极性,形成了相互竞争、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聘请回乡的大学生、优秀青年参与村务组务管理。弥补村组干部“有经验的却文化,懂文化的没经验”的不足,同时为将来选人用人拓展视野、渠道,为壮大基层干部队伍奠定基础。
着力坚持民主,做到“管理有序”。 充分发动和依靠村民,共同管理村内事务,维护村内秩序。 一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探索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和各类规章制度,推行社会治理和村民自治的有效融合,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二是充分发扬民主,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让基层民主深入人心,农村党建扎实推进。三是扎实抓好村务公开。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向村民公开,将村务公开贯穿于村民自治的整个过程之中,让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着力转变观念,做到“服务有效”。一是围绕解决服务群众“空岗”和活动场所“空置”问题,进一步完善最严格的村干部值班服务,配套建立值班服务交接班制度,规范值班服务行为。二是围绕帮助群众解决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推广“问需式扶贫”和“菜单式服务”, 切实抓好“生态彝乡•美丽拉乌”建设和遍访贫困户“一核实、三落实”工作,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三是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信贷扶持、基础设施等“六个到村到户”,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做实公共服务,做好联系群众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