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委组织部“四措施”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
作者:张寿山 发布时间:2011-07-22 14:55:43 点击率:36
为了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目标,县委组织部采取四项措施,不断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重投入,不断改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条件。县委组织部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实现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要求。2006年以来共累计投入资金20多万元,改善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室达到“两室分开”和“六防”的要求,配齐了微机、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切纸刀等设备器材,档案管理全部采用铁质档案柜,使用标准统一的档案夹和档案盒。
重质量,认真做好归档材料的清理和复查工作。每年年初,从县档案馆和有关单位抽调政治素质好、熟悉业务的同志配合档案室开展一次档案归档整理和清理复查工作。归档整理过程中,严把“三关”,对全县干部人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一是严把材料鉴别关。收取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内容真实,文字清楚,手续完备。对内容不完整,来源、时间不明,字迹模糊不清,打印书写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接收、不归档,并限期更换或等补办完手续后再办理归档手续。二是严把材料登记关。对各单位送交的档案材料进行登记,由送交人、接收人分别签字后,方可收取。 三是严把材料归档关。按照《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关文件要求,坚持经常性收集、定期收集和集中收集三结合,严格按档案整理标准进行整理归类。
重管理,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保障。根据《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档案查(借)阅制度、材料收集制度、鉴别归档制度、整理制度、转递制度、安全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人员职责等八项制度,使档案工作的规范运作有了制度保证。坚持按制度办事,建立健全了《干部档案查阅登记薄》、《干部档案借阅登记薄》、《接收干部档案登记簿》、《移交干部档案登记簿》、《接收档案材料登记簿》、《移交档案材料登记簿》等“六簿”及《干部档案目录》、《干部学历变动登记册》等各种帐簿表册。
重利用,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服务干部工作的水平。加强干部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干部档案,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档案除了满足工资制度改革、干部工龄认定、老干部待遇落实等一般性日常管理外,对各级党组织公正、客观地培养和使用干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一是实行动态管理。在干部人事调整后,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归入干部档案,动态化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保证干部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干部能力档案,真实、准确、完整、立体地反映干部的情况。三是实行服务式管理。在工作中注重实效,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坚持热情服务,在干部的入党、调动、任免、福利待遇、办理退(离)休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尽最大努力帮助用档单位和个人用足用好档案资料,提高干部档案的使用效率,努力为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2006年以来,为公务员信息采集和登记、落实政策、待遇、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及干部任免等提供查(借)阅原始干部人事档案1242次(卷)。(中共宾川县委组织部 张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