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四突出”促进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
作者:李继斌 发布时间:2013-06-27 15:00:01 点击率:182
宾川县在乡科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配备中完善措施、狠抓落实,逐步加大对年轻干部、高学历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龄界限合理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突出组织保障。针对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干部队伍日趋老化的实际,县委采取组织调整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年满50周岁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和年满45周岁、且任职满5年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符合条件的干部以大局为重,高风亮节,主动让贤,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县委高度重视全县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建设,把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建设作为县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各个阶段全县干部队伍情况,制定培养选拔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和选拔任用工作。
二是突出制度建设。为疏通出口,切实解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县委出台了《宾川县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和《宾川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干部工作中全面推行部门重点工作承诺制、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以发展论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对那些敢于创新、工作扎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那些实绩不突出、群众满意度不高,甚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实行问责,坚决予以调整,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突出人才储备。在以往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县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县乡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正科级后备干部年龄原则上在35岁以下,副科级后备干部年龄原则上在30岁以下。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会议研究,确定了一大批乡科级后备干部。乡科级后备干部结构合理,储备充足,为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龄界限合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严格按照州委关于县级领导班子及成员任职年龄和提名年龄界限的规定,结合全县乡科级干部队伍实际,认真做好县级领导班子的提名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的提名年龄界限工作。
四是突出“五变化”。县委统筹谋划,认真分析全县干部队伍现状,着眼宾川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选人用人的新理念和正确导向,选准用好干部,全县乡科级干部队伍呈现出五个新变化:一是干部年龄结构有新变化。在保持35岁至45岁这一年龄段的干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30岁以下的干部增加到35名,30岁至35岁的干部增加到76名,45岁以上的干部减少到93名,年龄最小的正科级干部28岁、副科级干部25岁,在10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各配备了3名以上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二是干部知识结构有新改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所占比例达99.79%,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由12名减少为1名。一批熟悉经济、精通法律、善于管理的干部进入科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明显改善。三是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有新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达到了26.26%,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四是党外干部配备迈出新步伐。注重做好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在县乡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38名。五是妇女干部任用有新突破。全县妇女干部增加到85名,占17.86%。全县乡科级干部队伍各项结构更趋合理,合力进一步增强,为改善县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龄界限合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