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龙头抓带动 完善服务促发展——宾川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8 09:38:04 点击率:51
宾川县立足热区资源优势,以大力发展扶持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强化科技支撑为突破,以完善服务体系为载体,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宾川县始终把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县共培育了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1户,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7户。广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建基地、联农户,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2011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在县域范围内以自建和参与的方式建设基地12.52万亩,联接农户78800户,采购农产品原料总产79549吨,销售量77476吨,销售产值65936万元,户均增收20330元,实现外贸出口5614万美元,比上年增54.3%,居全州各县市首位,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1至6月,实现农产品外贸出口3070万美元,同比增4.39%。
以科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集中培训、田间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制定完善优质柑桔、鲜食葡萄等优质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出口水果(柑桔、葡萄、石榴)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规程》,并适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生产、包装、销售,累计推广物理杀虫灯1700余盏、色板诱虫技术21440余亩,性诱剂诱虫技术3600亩、自压滴灌技术6.19万亩、葡萄避雨栽培4700余亩,水果套袋技术13万多亩;加大早晚熟、耐贮运、市场前景好的水果品种引进推广和劣杂品种改良及老果园改造工作力度,在不同适宜区种植相应品种,基本形成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品种结构。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17.27万亩, 10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有25户农业企业注册了26个商标,全县省级著名商标达5个,“云福”牌香葱4个系列产品获得全省名牌农产品认定。与沃尔玛、华润万家等连锁超市共建葡萄、柑桔、核桃直采直供基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超对接”,建成“农超对接”基地7240亩。通过农超对接等方式,促进了全县优势农产品的外销,农产品商品率和外销率均达80%以上,年组织外销量达60万吨以上,水果蔬菜远销到港、澳、台和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广东等20余个省市,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中东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产销大县之一。
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宾川县共建成“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股份制实体型三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217个,涵盖蔬菜、林果、畜牧等多个行业,发展会员20184人,培育代理商、批发商和农民经纪人近4000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65万户。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宾川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引进外资兴建市场、开展“农超对接”,增加包装冷藏设施,不断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全县共有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61个,年交易量达20万吨以上,交易额达5.6亿元。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4户水果商品化加工企业建成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5条,泡沫箱和塑料框加工厂12户,纸箱生产线2条,塑料框生产线7条,泡沫箱生产线56条,建成冷库300座,库容量达7.6万立方米。投资220余万元,建设开通了近百个网站(网页),与全国上百家农业网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出口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优势特色产业培植不断提速。宾川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初步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核桃、生猪、烟草等为主导产业,以中药材、香叶、奶牛等为后续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2012年,全县优质水果总面积27.8万亩,预计总产达60万吨,总产值25亿元。水果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中特色优势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条连接最紧、比较效益最高、农民增收效果最好的产业。其中,葡萄14.99万亩,预计总产30万吨,总产值1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葡萄生产基地。以葱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13.37万亩,总产24.44万吨,总产值7.89亿元,为云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县。(记者 杨雄武 通讯员 王文彪)
(编辑: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