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足山打造佛教名山的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07 11:03:13 点击率:109
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鸡足山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圣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国家4A级旅游区、云南省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及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面积2822公顷,共有40余座奇山、13座险峰、34座崖壁、45个幽洞,泉潭百余,岗岭谷壑无数,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种。古人用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来概括鸡足山的美景。金顶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苍洱、北观玉龙,徐霞客誉之为“此不特首鸡足山,实首海内矣!”。截至目前,鸡足山共有佛教协会1个,经批准设立的寺院有10个,正在恢复筹建设立的有9个,有佛教教职人员166人。但由于佛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对外宣传和佛教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地理位置偏远及交通和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等问题影响,鸡足山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在旅游人员、社会知名度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鸡足山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宾川县紧抓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机遇,围绕建设“滇西主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鸡足山旅游外宣工作,着力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精心培植旅游支柱产业,以鸡足山为龙头的宾川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23.95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2.4倍;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4.66亿元,旅游社会总收入年均增长52.91%。2010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31.98万人次,同比增1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66万元,同比增14.11%,鸡足山景区接待人数42.03万人、同比增8.65%,实现门票收入884万元、同比增6.51%。
(一)旅游规划方面。编制了《宾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并结合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文明风景区示范点创建要求,重点编制了起点高、定位准、特色明、个性强的《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鸡足山景区详细规划》(2008—2025);为适应鸡足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升鸡足山旅游品位和档次,推进鸡足山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聘请重庆大学人文学院大环境工程研究所编制了《鸡足山镇建设总体规划》和《鸡足山镇建设详细规划》,2009年由宾川勘察设计院做了《鸡足山镇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同时还完成了海稍渔村及部分林果观光园的规划;鸡足山镇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镇”、“云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云南省首批旅游乡镇”。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全长105公里、概算总投资14.67亿元的鸡足山旅游公路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投入2700万元把鸡足山旅游公路建成国内一流的佛教文化景观大道;二是投资1.6亿元的鸡足山旅游索道提升改造、防火通道、山门停车场及旅游服务设施综合配套、景区专线车营运等4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三是实施了鸡足山金顶寺金殿恢复重建、楞严塔维修、大雄宝殿及钟鼓楼建设,祝圣寺大雄宝殿及天王殿重建、虚云舍利塔建设,九莲寺大雄宝殿重建和州城镇文物古迹保护、大营观音阁景点开发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沙祝公路修缮、石钟寺至皇姑坟步行游道、旅游公厕建设等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五是概算投资1700万元的鸡足山华首门保护区修复建设工程即将竣工,全面推出鸡足山景区电子导游机自动讲解服务。
(三)文化宣传方面。先后再版《鸡足山志》,编篡《灵山佛都》、《灵岳重辉》、《故乡鸡足山》、《鸡足山罗汉传奇》、《走进神秘的鸡足山》、《虚云和尚的足迹》、《佛国沧桑》等书籍,印制《第一灵鹫鸡足山》风光画册和《鸡足山导游图》、《吉祥之旅导游册》,发行鸡足山风光名信片和邮票,出版《鸡足山楹联集》,制作《感悟鸡足山》、《灵山佛都鸡足山》和《神秘鸡足山》DVD光碟,举办鸡足山佛教文化论坛、徐霞客与鸡足山旅游文化研讨会、虚云与鸡足山高级文化论坛、鸡足山书画文物摄影展、祝圣寺百年庆典暨金殿开光佛文化活动,深挖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及当地民俗文化,弘扬徐霞客坚韧不拨、勇于探索、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其他方面。一是打造了一批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家休闲观光园,从县旅游发展基金中安排30万元用于扶持宾川爽馨石榴生态休闲园、太和农场二对咖啡屋等7个农业生态观光园和旅游宣传营销。二是乔甸海稍渔村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建设再加紧实施;沙址旅游民俗文化村已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三是鸡足山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苦里巴茶系列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鸡足山地方产品开发公司生产的梅胚系列、鸡枞油、香菌、冷菌、金雀花、黄金片在包装、质量、规模上实施较大提高。鸡足山素食、海稍鱼、白族农家乐特色饮食深受游客青睐,旅游工艺品商品市场、销量随游客量增长不断壮大。
二、打造佛教名山存在的问题
(一)佛教文化挖掘不深,外宣力度不够。一是鸡足山作为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禅宗的发源地,在佛教界的影响力较大,但由于对鸡足山佛教文化重视不够,不能深入对佛教高僧弘法活动、鸡足山佛教僧团的历史与现状、鸡足山佛教建筑的特色等方面加以挖掘和研究其佛教文化内涵。二是由于鸡足山目前的对外传播多采取送经书结缘、墙体文字宣传及其它文字材料传播等宣传手段,在外宣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对外省市的传播力度不够,导致目前鸡足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昆明盘龙寺、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地,鸡足山仅在云南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外省特别是来自香港、福建等沿海省市的大部分游客都“没有听说过鸡足山”。
(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全。旅游的开发不仅仅是旅游资源的整合,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由于宾川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经济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县财政收入薄弱,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全县只有2家旅行社营业部、高档次星级饭店(四星级以上)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结构明显失衡,导致接待能力有限,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鸡足山旅游进一步提质增效。三是投资开发主体较为单一,投融资渠道有限,旅游投资公司对鸡足山旅游资源“一家独占”,不利于其他旅游投资企业的进入,旅游开发缺乏竞争力和活力。
(三)服务质量不高,人员素质不强。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招来旅游者的多少,影响到旅游客源市场,影响到经济效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除硬件设施建设之外还需要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素质、较高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高素质旅游队伍。目前由于全县旅游人才短缺,景区、宾馆、餐厅等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从根本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景点的管理体制、导游的着装、仪表以及讲解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景点开发缓慢,旅游商品单一。一是鸡足山旅游资源开发缓慢,除上山主路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空心树、玉龙瀑布等原有景点后续开发力度不够,佛塔寺、洗心桥等新景点知名度不高,在建及待建景点较少。二是旅游商品的开发严重滞后,旅游产品雷同,没有成熟成形的旅游商品,专门进行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还不具备,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缺乏宾川特色和吸引力。三是鸡足山目前仍然是以景区的观光和佛事朝拜为主,对历史文化、农业生态文化、侨乡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不够,仍处于观光型旅游阶段。
三、鸡足山打造佛教名山的对策建议
历史文物遗迹基本上是一次性的,看过一次就可以“一饱眼福”,多数游客不会再“故地重游”。而宗教旅游景点,因为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人文内涵,能吸引信徒和游客多次朝拜、瞻仰、进香。当前,正值我省加快推进民族旅游文化强省建设,全州也提出了争当“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的目标,省州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开展实施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程,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新形势为鸡足山打造佛教名山,加快全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扩大外宣,树立品牌。依托鸡足山浓郁的佛教文化和深厚的历史佛教文化内涵,扩大外宣力度,打造“灵山佛都”文化。一是设立鸡足山佛教文化论坛,主要面向我国和东南亚国家佛教信众,重点探讨佛教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进一步规范佛教寺院的恢复建设和管理,按照建设“全国一流、世界著名、东南亚极具特色的寺院建筑群”的目标,以佛教为基础,文化为内涵,服务信众为宗旨,逐步恢复完善以九莲寺片区、祝圣寺片区、金顶寺片区为主的寺院建设,规范寺院的管理,大力开展佛教人文景观旅游活动,弘扬佛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大力发展鸡足山旅游文化产业。三是要充分发挥宣传、旅游、文广、商务、县志、民族宗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的信众参加,不断提高鸡足山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在宣传上出亮点、亮点上创品牌。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以文化为魂,自然景观为依托,深入挖掘开发鸡足山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宗教文化外延式产品,在旅游纪念品上做好宗教文化的文章,形成宗教文化产品系列化。五是要围绕提升宗教文化旅游品位,规范、充实各景点介绍性标牌的内容,采取印发资料、制作影视片和借助美术、摄影等手段,大力宣传和解读鸡足山宗教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二)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按照《宾川“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一个中心、二个片区、三条精品线路、六大旅游产品、八大旅游景区”的总体布局,切实推进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一是要深入挖掘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是禅宗的发源地等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渊源,全力打造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山胜景,使鸡足山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佛教朝拜圣地。二是要充分发挥鸡足山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适宜休闲度假的自然、气候优势,打造一批度假休闲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三是要充分发挥宾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的优势,抓好州城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平川镇杨氏宗祠、金牛镇白羊村新石器遗址的保护开发。四是要深入挖掘宾川侨乡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体现南亚、东南亚民族风情的侨乡文化城、侨乡风情园、侨乡美食城等项目,展示宾川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五是要积极鼓励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寨,加快乔甸海稍渔村开发建设,完善大营镇观音箐特色餐饮的配套服务,积极打造拉乌核桃谷、平川“朱苦拉百年古咖啡”等旅游品牌,加大鸡足山镇上沧湿地保护开发力度。六是要依托宾川县的热区资源优势,以田园风光为主题,以柑桔、葡萄、石榴、枇杷等连片优质特色水果为依托,高起点开发建设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三)夯实基础,优化服务。一是要大力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巨资、花大力,重点建设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畅通对外和内部交通网络,不断提高旅游交通的通达性、舒适性,构建新的旅游交通大格局。二是要围绕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明景区的目标,加大县城区和景区周边宾馆、饭店、超市、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设施条件,全方位满足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三是要依托鸡足山雄、秀、幽、奇、绝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徐霞客游鸡足山的典故,结合鸡足山实际,在鸡足山镇和县城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体系,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灵山佛都”文化。四是要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按照“处处都是旅游景点、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要求,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严厉打击各种有损宾川形象的不正当旅游从业行为。
(四)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加大旅游资金投入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在设立旅游发展基金专项促进宾川旅游事业跨越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调动民间和外来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二是制作安装景区标识系统及垃圾桶,新建景区星级厕所、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大景区相配套的酒店及购物街区等旅游接待设施和娱乐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提升景区现有设施和档次,稳步推进金顶片区、汤圆街片区、祝圣寺片区及山门片区“脏、乱、差”等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景区旅游秩序。三是优化投融资体系,拓宽资金引入渠道,积极取得金融信贷部门对鸡足山旅游项目的支持,多方引进外来资金参与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项目,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旅游项目,切实转变以往旅游建设项目由政府“一包到底”的做法。四是积极引进公司企业到宾川投资建设酒店、度假村、会所、超市以及大型旅游度假休闲项目,要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加快五星级酒店和“三馆一场”建设,以激励性的政策措施为保障,不断加快建设进度。
(五)抢抓机遇,拓宽渠道。一是要对照《宾川“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从长远、全局的角度对“佛教名山”营销工作进行战略性策划,加强国内外宗教旅游产业链的联合营销,不断增加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充分利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造势,打造“灵山佛都”品牌。二是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综合运用媒体、网络、旅游宣传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鸡足山旅游项目。三是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切实抓好全县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论证、立项、推进和落实工作,加大省州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通过项目引领,实现全县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