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完善“四项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29 08:45:26 点击率:105
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宾川县不断完善“四项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能力。
一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提高致富本领。为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党员开展大规模培训活动,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根据宾川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每年轮训一遍。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作为培训重点,纳入干部培训规划,确保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或县以上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干部每年接受1次轮训。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2010年实现了全县乡村网络全覆盖,对党员群众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采取县乡党校联合办学,按需培训的方式,探索建设专门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按照培训共抓、阵地共用、资源共享的思路,整合农业、科技、林业、扶贫、财政等涉农部门的“新型农民”、“农村科技辅导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项目和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平台,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230场/次,培训党员4300多人次。切实做到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每人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
二是完善党员培养机制,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我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切实加大“三培养”(把农村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针对性地把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务工回乡青年、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和群团组织中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不断改善党员的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本领。同时,为引导致富能手“富而思进”,开展了“双培富民”工程,把综合素质高、带动能力强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举办致富能手培训班、党员与致富能手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主动向党组织靠拢。2010年全县发展的 343名农民党员中,致富能手达154人;在致富能手的帮扶下,有204名贫困党员通过发展养殖业、调整种植业结构,走上了致富路。
三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帮助贫困党员和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农村金融机构积极为农村党员提供党员信用贷款、创业贷款、小额贷款等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扶贫部门积极扩大“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贷款、小额信贷覆盖的范围,帮助农村党员创业致富。
四是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带动作用。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城镇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三结对”活动,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每人至少要帮扶2户以上的困难户。目前,全县农村党员与贫困户共结成帮扶对子3539个,帮助贫困户落实致富项目670个,提供致富信息1500多条。(宾川县委组织部 张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