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谐大坝子——宾川县大坝子易地扶贫搬迁侧记
作者:李勤 发布时间:2012-02-13 11:16:59 点击率:98
平川镇、拉乌乡、钟英乡是宾川县的高寒山区乡镇,部分村组居住地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已经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才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2003年9月到2006年3月间,平川镇、拉乌乡、钟英乡19个村委会553户2426人,搬迁到位于鸡足山镇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的大坝子村,与当地380户1443人的大坝子原住居民,组成了大坝子村委会,隶属鸡足山镇管辖。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文明开始了新的延续和传承,文明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
融入,改变生存观念
大坝子村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搬迁形成的因素,是鸡足山镇辖区内人数较多,情况最复杂,工作难度最大的村委会。个别人由于不适应环境变迁,还多次跑回原居住地生产生活。再加上与大坝子原住居民之间,因为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土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大坝子移民搬迁面临严峻考验。
为进一步抓好大坝子稳定和发展,促进村民生存、生产观念的有效转变,2004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坝子村党总支、村委会正式成立。制定了大坝子村委会任期目标,发展思路,明确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班子成立后,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一是以村委会、村妇联、村团总支、村民兵连、治保调解等村级组织为依托,以帮助村民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为抓手,深入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筑牢搬迁群众的思想防线。二是从人的需求层次出发,对社会发展进步、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三是以团结、兴民、富民、云岭等村支部活动室建设为载体,以节假日参加镇村文化体育活动为依托,组建了文艺演出队,编排《欢歌喜庆共建和谐家园》、《彝乡人民打歌来》等优秀节目,把大坝子的变化,把生存环境对人的重要支撑作用等融入节目中,让人们在获得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搬迁的意义、发展的意义,把认识变成生产生活的自觉行动。
发展,改变生产观念
为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改变生产观念,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采取办法措施,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致富能手带动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积极争取资金230万元,完成了大坝子行政村“六有”和农户“八有”工程。整合部门资金修建32000多米的配套沟渠;投资30万元,修建了团结组至村委会,村委会至宾邓公路1.2公里的弹石路面;投资11万元对小河底到大坝子公路进行了修建扩改。针对农民致富渠道不宽、致富经验不足的问题,依托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投入资金64.35万元,其中民族团结示范项目资金30万元。种植柑桔103亩,全村饲养肉牛125头,生猪250余头,羊600只,并完成了部分品种改良。针对农业生产技术薄弱和群众发展观念不强的问题,一是加快致富能手带动步伐,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现任村总支书记的徐仕杨,是鸡足山镇鸡坪关本地人,高中毕业就在外闯荡多年,2000年回家承包了10余亩田地种植枇杷,是家乡有名的致富能手。为稳定协调大坝子搬迁户和本地居民关系,推动大坝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他来到离家14公里的大坝子来当村官,为大坝子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种植能手韩仕标,是钟英乡搬迁户,现任村委会副主任。来到大坝子后,运用在职业中学学农学的特长,从2006年开始种植葡萄,通过精心管理,年收入达4万余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坝子已发展葡萄种植400余亩,户均年收入达3到4万元。二是加快技术培训。编印了“农业科技手册”,共10余种农作物生产技术要点,提供农户参考使用。组织开展葡萄、桔果技术现场会,枇杷种植技术现场会,白肋烟生产技术现场会。举办专题科学养猪、桔果高产技术培训班,并邀请科技人员多次到田间现场指导。
由于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坝子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底,大坝子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搬出时的600多元,达到了2970多元。
和谐,改变生活观念
如今,当你迈步走进大坝子时,满目清新迎面而来,整齐的村庄农社,平坦的村间道路,好客的吆喝声,颇有一种“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世外桃源景象。
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从党员干部做起。一是注重干群关系和谐的培植,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领导班子在群众测评中的满意率达90%以上。二是明确培养目标,开展“三培养”,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手比例达85%以上,新发展的党员致富能手比例达80%以上,成为致富能手的党员年均增长20%以上,15%以上的党员致富能手成为村组干部后备队伍,成为“五带头”的农村党员数量达40%以上。
如今的大坝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成功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通讯难、看电视难等突出问题。一个民族团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鸡足山东北部悄然崛起。(来源: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