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以创先争优助推新农村建设
作者:黄明灿 发布时间:2011-07-22 14:58:28 点击率:100
科学规划 整体推进
宾川县以创先争优助推新农村建设
宾川县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形成了强大建设合力,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立足发展抓规划,构建新农村建设大格局。充分立足于全县产业发展特点、区位优势、资源状况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结合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全县新农村建设连片整体推进大格局。确立了“瞄准富民和强村两大落脚点,推进扶贫开发、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三大片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村容村貌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重点,抓好农田水利、农村交通能源、农业产业化、村容村貌和社会事业五大建设”的建设思路和“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建设原则,并根据全县土地资源和村庄布局情况,采取“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村容村貌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建设重点)、线(县内贯穿全县南北的祥宁公路宾川段、连接全县东西的凤太路和示范园区公路、鸡足山旅游公路四条主要交通要道)、面(扶贫开发、示范园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三大建设片区)”结合的方式连片推进、全面展开。
科学分析抓关键,找准新农村建设着力点。以四大建设重点为着力点,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抢抓机遇,全面加快以农业、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通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构建农村产业支撑体系。着力构建“高效的种植业、先进的养殖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三是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全力组织实施好以“四治五改六化”为建设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整顿农村环境。四是以发展公共事业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力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不断深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保制度,全面提高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保障服务水平。
多措并举抓落实,促进新农村建设出实招。为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多措并举,出实招、重实效,建管并重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强领导,抓落实。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抓机遇,重整合。围绕国家和省州制定出台的农业农村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的支持。同时,有效整合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加大融资渠道,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项目资金运行机制。三是创机制,求实效。进一步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和下派挂职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机制,全面推行重点工作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和跟踪问效督查机制,以机制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四是重引导,突主体。突出群众这个新农村建设主体,全面推行以“项目民选、民讲、民做、民管”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四民”制度,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五是强党建,打基础。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强化服务抓创争,推动新农村建设惠民生。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将做好服务、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载体,在工作中切实强化服务意识,从所在(驻)乡镇、村的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工作,做好各项服务,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各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全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洱入宾北干渠、乌稍干渠等水利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287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6万亩,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8.39%。31个自然村847户无电户的通电问题和318个自然村2655户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通车里程达1640公里;在产业发展方面,全县烟草支柱产业得到巩固,优质水果、特色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产销两旺,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支撑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全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宾川县创先争优办 黄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