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居镇党支部引领切实加强乡村治理
作者:王恩伟 周嫚利 发布时间:2015-06-04 20:34:40 点击率:96
宾居镇在乡村治理中,采取支部引领,干部带头,法治武装,民主议事,村规理事,群众监督六项措施,加强乡村治理,全面推进文明、民主、和谐、美丽宾居建设。
支部引领。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能够带领群众建设美丽幸福新宾居。一要选好配强支部领导班子。要选出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务实、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也要选配好支委,支委成员也应是各方面的党员骨干,班子整体既要结构合理,又要优势互补,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齐心合力。既要分工负责,又要搞好协作配合,在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上要措施有力、行动迅速、落实到位、不打折扣,真正做到政令畅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把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好,培养好,让党组织书记成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二要搞好平台服务,让群众满意而归。继续扎实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职党员进村入户报到,建设惠民便村的服务体系。培训好各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让每一个服务平台都动起来,转起来,让上门办事的群众满意而归。三要抓好流动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充分发挥73支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作用,让服务队的红旗飘起来,扬起来,进村入户搞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得到服务,感受到党的温暖。四要抓好产业服务。发挥好支部的统领作用,选好路子,找准结合点,用活致富带头人这块招牌,引领村民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致富。如:结合我镇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柑桔示范镇的契机,在石马坪村发展壮大桔果产业,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支部统一管理,党员结对帮扶种植户给予技术指导,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农户全员参与,打造石马坪特有的优质柑桔品牌,在全县葡萄种植利好、桔果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的不利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发展柑桔产业,形成品质优、产量稳、效益好的柑桔产业链,连片带动周边村组,形成宾居桔果品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干部带头。农村党支部书记、村组长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是发家致富的带头人,是引领产业发展、乡村稳定和谐的领头雁,用活用好这支队伍,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根本途径。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领头雁”队伍。要把农村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在“保稳定、促发展”上的能力提升,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针对村组干部青黄不接的实际,宾居镇大胆创新,启动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在清河社区开展村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通过报名、演讲、推荐、测评、考察、两个月的实践考验、党委集体研究,任命和提名村干部5名,分别是党总支副书记、社区主任助理、治保主任、调解主任、计生宣传员兼妇代会主任各1名。二是要给干部压担子。一定的权利对应的是一定的责任和担当,要给干部施加压力压担子,让他们有岗位风险意识,能者上,庸者下,促使村干部尽快成长。要通过随机督查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发现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的绝不姑息迁就,绝不粉饰太平,坚决一查到底,严肃处理。村干部要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定期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善,使农民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干部要主动引路子。支部书记、村组长担负着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要主动想对策、谋思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去思考,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门路、经验、资金和人脉资源,带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主动走在发家致富的前列,当“老板型”书记、“经理型”书记,成为经济发展上的能手,群众致富带头人。
法治武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治镇能力。一要抓宣传。认真做好法制宣传工作,让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让法律入心入脑,增强群众法制意识,让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有敬畏之心。二要抓网格化管理。对农村进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巡查员的作用,积极收集、研判、处理各种信息。三要抓群防群治。要增强村民群防群治意识,组织农村义务护村队、巡防队,对村庄、田园、水源进行巡防。四要抓矛盾化解。充分发挥村组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排查农村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五要抓法制文化建设。把2015年确定为宾居镇法治文化建设年、组织建设年、廉政文化建设年、社会道德建设年,以太阳能路灯灯杆和老街、新街宣传栏、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搞好党建、廉政、道德、法治宣传,通过党建引领、廉政保驾、道德重塑、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主议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管理民主”是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如果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也容易导致基层干部腐败。民主管理要结合宾居实际,唱好“一二三四五”歌。一是围绕“一个中心”。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和谐新宾居这个中心,认真走实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避免“两种倾向”。一要避免不通过民主程序,把党的决定决策加压给群众。二要避免过分强调村民自治,党组织没有自己的主张,无所作为,一盘散沙。三是用好“三种方法”。一要运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党支部提议、三委会商议、党员会议或党代表会议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实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二要运用好“一事一议”方法,广泛征求民意,集中大多数群众意见后,再运用召开村民会议或户主会议的方式决策有关事项。三要运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对群众一时不理解的,要多作说服教育,不以上压下,以权压人。四要增强“四性”。一要增强前瞻性。什么事会成为热难点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二要增强导向性,以弘扬真善美为导向,把法律与道德结合起来,运用法律维权,弘扬优秀的道德风尚。三要增强透明性,做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在行政村公开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公开到村民小组,要切实加强“三资”和惠农资金、低保、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等的监管和检查。四要增强公平性。群众往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公平是引发问题的主要诱因。民主管理必须要增强公开性,在宅基地、安居工程、危房改造、惠农资金、低保等的分配上,都要做到公平公正,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五是学习借鉴“五种经验”。民主管村,要学习借鉴孟连经验、绥江经验、枫桥经验、文建明工作法、插甸经验等先进经验,结合各村实际,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法。
村规理事。村规民约作为村民共同认可的“公约”,在实施村民自治、弘扬村风民俗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要坚持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通过引导村民主动参与讨论和制定村规民约,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二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要坚持管用实用的原则。民风民俗是制定村规民约的基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村民约定俗成的做法可以有效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应该大力弘扬。村规民约不必长篇累牍,5—10条有效措施即可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和文明新风,抵制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进殡葬改革,提倡厚养薄葬,扭转在墓碑建设中的攀比歪风。倡导节俭办理客事,改变大操大办陋俗。三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村情不一,村里的突出问题不一样,因此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要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着力解决村里的突出问题,把村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思想认识比较统一的事通过村规民约规范起来,每个村可独立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如:宾居村委会作为全镇的“三清洁”示范村,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可重点突出人居环境保护,落实门前“四包责任”等;乌龙坝的高山草甸保护,群众的自治很重要,可结合当地生产生活特点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群众监督。“权利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在村庄治理中必须把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党纪国法防线和群众监督防线有效结合起来,重点突出群众监督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一是要增强党员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努力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二是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制度,设立专用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做到专人管理、专人接访,方便群众监督。定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深入村、社区、小组,哪里有矛盾纠纷就去哪里,直面群众热难点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完善监督措施,提高群众监督效果。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群众的监督权利,树立群众监督的权威。要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扩大民主决策范围,凡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在群众的监督下,依照合法的民主程序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