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经”引领新农村——乔甸镇杨保村小梨园党支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3 16:43:48 点击率:97
乔甸镇杨保村委会小梨园小组共有人口93户、356人,村党支部有党员17名。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支部以党旗引领发展,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念好“强党建、促发展、建乡村”的“三字经”,在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先进、踊跃争优秀,使全村经济社会得以又好又快发展,其新农村建设成为全镇乃至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抓制度 强党建 促和谐
本着“以制度强党建、以党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多年来,村党支部将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全村发展的根本,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有效推动自身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双培双带”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广大无职党员“无位有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较好体现。二是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及时组建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确保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工程优质高效。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定期将工程建设预算情况、资金收支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大会上逐一向村民公开,方便群众查询、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并制定完善了一套管护村容村貌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一事一议制度。三是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推行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结成定向联系对子3个,由责任党员及时向联系对象传达支部工作情况,进一步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四是推行了党员示范路建设、巷道卫生监督、农户门前三包等制度,真正实现民建、民享、民管。五是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梨园党支部以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制”为载体,在引领发展、促进和谐、遵纪守法、倡导新风等共性承诺的基础上,要求每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从村容村貌治理、建设公益事业、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选定具体工作目标,签订自己的《公开承诺书》,并在村内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今年党支部共做出承诺9条、党员做出承诺71条,目前共完成承诺56条,半年来共为群众办理实事45件。
打基础 调结构 促发展
梨园村距离乔甸镇政府杨保街1.5公里,距全县主要交通要道祥宁公路仅0.3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优势,村党支部一班人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抓实抓好打基础、调结构两件大事,有效促进了全村发展。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针对全村原来干旱缺水、库塘漏水、沟渠不通、道路难走等问题,党支部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全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已经建成小(二)型水库1座、小库塘2座,可蓄水20万立方米。维修田间道路3条2000余米,使全村349亩耕地基本实现了“渠相通、路相连”,为全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支部不断转变观念,立足全村优势,制定了“两巩固两发展一补充”的发展思路,即:继续巩固烤烟、畜牧养殖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统筹发展葡萄、柑橘两项高效经济作物,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补充。2011年,全村共发展优质烤烟120亩,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共有生猪存栏200头、大牲畜存栏60头;在有效巩固好烤烟这一支柱产业的同时,强化统筹,大力发展了葡萄、柑橘等高效经济作物150多亩。同时,借助海稍鱼饮食品牌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投资海稍鱼餐饮经营,目前全村已有海稍鱼餐饮经营户12户,有效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5.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7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抓机遇 建新村 展新颜
2010年,梨园小组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村党总支紧紧抓住这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项目支持,组织广大村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建设中,坚持以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打造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累计完成投资112.57万元的建设项目,完成了村间主巷道硬化15条2493米,青瓦白墙完成78户15000平方米。在做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村还进行墙体彩绘251.44平方米,建成980平方米运动场1个,建成集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青年之家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室4间、150平方米,建标志性大门1座,围墙88.2平方米,植造绿化果树120株,地面绿化300平方米,建景观水塘1座。经过新农村建设,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全村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环境优美、安定和谐,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乔甸镇 杨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