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八项措施强化党内关爱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29 08:40:25 点击率:97
宾川县把“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八项措施强化党内关爱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党内和谐。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老党员信息台帐。宾川县每年开展两次困难党员和老龄党员调查摸底工作,对党员本人、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遭遇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困难党员,以及建国前入党,作出突出贡献,获得荣誉称号的党员,安排专人深入村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做到思想动态清、需求情况清、家庭状况清、居住地址清、身体状况清。
二是建立困难党员、老党员关怀帮扶专项基金。宾川县采取上级拨一点,县财政筹一点,党费补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的办法,建立了困难党员关怀帮扶专项基金。专项基金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了补助经费准确、及时发放到困难党员手中,让困难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三是坚持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宾川县每年春节期间和“七·一”前夕县委领导带头组成慰问组,深入基层党组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龄党员。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四是实行困难老党员定期补助。宾川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对贫特困老龄党员实行生活补助的意见》,从2006年1月起对年满70周岁的困难老龄党员进行定期补助,让曾为宾川经济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理想信念坚定、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的农村老龄党员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有效地激励了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工作。
五是完善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针对全县困难党员的生活情况、思想状况,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见实效。对思想后进的困难党员,通过正面教育、典型激励和示范引导,帮助转变思想观念,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启发他们增强自力更生、带头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对经济贫困的困难党员,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扶助机制,把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之情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为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对创业艰辛的困难党员,建立项目扶持机制。通过整合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的资源优势,为困难党员落实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增强困难党员的造血和输血功能。
六是建立特困党员救助制度。对因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子女上学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经本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核实,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并通过公示等程序确定特困党员,被确定为特困党员的,及时给予特困救助资金。
七是建立困难党员就业服务制度。为更好地解决困难党员就业无技术的问题,宾川县充分利用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困难党员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对有能力需就业的困难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潜力的困难党员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确保了困难党员因无钱培训技术而无法脱贫或误了再就业机遇等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保障。
八是建立困难党员交心谈心制度。宾川县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相结合,认真开展党员“交心谈心”活动,并做到“四必谈”,即:困难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谈;困难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谈;困难党员思想不稳定或有意见时必谈;困难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谈。通过“四必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掌握了困难党员的思想脉搏,并做好思想引导,正真从源头上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为困难党员脱贫致富目标鼓足勇气,振作精神。(宾川县委组织部 汪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