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三步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17 14:25:20 点击率:105
近年来,宾川县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按照归口管理、属地管理和就地就近管理的原则,建组织、抓载体、强管理,不断理顺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为流动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一步:完善组织,理顺体制。我县把完善党组织的设置,建立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筹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对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但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企业,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联合建立党支部。对企业规模小、用工灵活、仅有个别党员的,将企业党员挂靠在相近支部进行属地管理。二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并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负责对流动党员进行联系、教育和管理。目前全县乡镇和社区已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使流动党员找到了“娘家”。三是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加强与公安系统联系,摸清外来人员政治面貌和出县人员情况,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帐。是党员的,就要求其所在党委、总支和支部按要求落实好相关制度,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小读本。同时明确,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没有固定单位的,由原所在党支部负责指定专人与其联系,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有固定单位且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及时迁转组织关系;外出时间在3至6个月的,由所在支部开具党员证明信,由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负责安排其组织活动。
第二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我县各级党组织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中,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州党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是实行党员外出报告登记制度。党员外出必须向所在支部报告,支部要对外出党员的地址、姓名、年龄、流动去向、通讯地址和联系方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帐,根据流动党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党员外出前,由所在支部掌握外出原因、地点、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然后由支部确定联系人,负责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对流动党员不良思想倾向及时予以引导纠正。三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对流动党员进行外出前的教育和返乡后的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素质,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四是建立考核检查制度。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将其列入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五是实行“双向三级”管理。明确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责任,建立起一个以县委组织部为中心,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实行双重管理。六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夯实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基础。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结合暂住户口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和党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信息库建设,及时采集流动党员信息,更新管理台帐。
第三步:拓宽载体,发挥作用。我县从实际出发,根据其从业多样、人员分散、劳动时间不一、流动性大等特点,坚持业余、小型、务实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业制宜地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一是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党员增光彩”活动,充分发挥外出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跨省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家乡做贡献”活动。三是在非公经济单位中开展“四亮、五最、六点”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即:共产党员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敢于亮名字、亮荣誉、亮身份、亮业绩;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纪律是最严明的、工作是最努力的、技术是最精湛的、业绩是最好的、获得荣誉是最多的;共产党员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上班比员工早一点、下班比员工晚一点、履行职责比员工认真一点、技术比员工高一点、为单位发展出谋献策比员工多一点、次品率努力比员工少一点)。抓住流动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让外出流动党员畅谈经商创业的体会,介绍外地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流动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宾川县委组织部 张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