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基层群众 引领地方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09 09:29:22 点击率:127
贴近基层群众 引领地方发展
——记中共宾川县乔甸镇委员会
中共乔甸镇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业绩好、工作机制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始终围绕发展中心,以定思路为起点,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目的,团结带领镇四班子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强基础、调结构、建和谐、促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2005年到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6726万元增加到12257万元,增长82%,年均递增12.8%;财政收入从522万元增加到789万元,增长51.1%,年均递增8.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96元增加到3492元,增长67.7%,年均递增10.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5亿元,年均递增20.6%。全镇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定思路,领航向,谋划乔甸发展大计
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乔甸镇党委始终把如何促进乔甸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乔甸镇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发展形势,充分结合乔甸实际,全面总结工作经验,慎重考虑各方因素,在2011年3月召开的镇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绿色增长和创新驱动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人文气候优势,巩固发展好烤烟、经济林果、矿产资源开发、畜牧养殖和餐饮旅游服务五大支柱产业,科学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努力把乔甸建设成为经济全面繁荣、社会和谐文明、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幸福乔甸。这个思路,清晰的描绘了乔甸发展的蓝图,指明了乔甸发展的方向。
二、以提升执政能力为要求,全面建设谋发展、干实事的领导班子
乔甸镇党委把“学习提高上领先一步、科学发展上高人一筹、工作节奏上快人一拍、团结协作上步调一致、自身建设上正气一身”作为提升执政能力建设的准则,重点抓好镇四班子的建设。一是班子成员构成优化,团结干事。10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中,30岁以下的有1名,40岁以下的有9名,大学本科以上文凭的有8名,有女性领导2名;班子凝聚力强,成员间互相搭台补台,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二是切实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决策票决制,确保了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坚持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组、站所单位工作制度,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党委一把手带头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班子成员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全力,共唱一台戏,从而使党委班子始终保持廉洁高效运转,真正成为组织、领导、推进全镇“四个建设”的坚强核心。
三、建强“四个队伍”, 塑造了勤政廉政和团结奋进的形象
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一平台,全面加强党员尤其是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推行教育培训、结对帮扶、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06年以来,共发展党员179名,培育出一大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典型。
二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严格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实行机关干部挂牌上岗、定期汇报工作、站所长任前勤政廉政谈话、定期述职述廉、考核评价等制度,有效激发了机关干部想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以“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会自己富,不是好干部”为标尺,适时调整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拓宽选拔用人的途径,大胆选用一批有能力、素质好的同志担任村组干部;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工作,为其创造更宽广的学习、锻炼、工作服务平台。 2007年5月村“两委”选举换届后,一大批年富力强、经济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进入了村组干部队伍,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组织村“两委”干部及部分村民小组干部“走出去”,到楚雄州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参观学习,到全镇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观摩,查找发展差距,发掘自身优势,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信心。
四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2010年,镇党委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建工作培训8次,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以上党务工作者培训4次,提升了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增强了业务技能。锻造了一大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品质优秀的党务工作群体,涌现出了大罗上三村党支部、海稍党总支、雄鲁么党总支等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率先发展中起到了“领头雁”作用。
四、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取向,争当基层群众贴心人
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服务工作,乔甸镇党委结合乔甸实际,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围绕发展核心,立足为民宗旨,全力打造优质基层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拓宽平台,夯实基础。为更好地搞好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乔甸镇党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群众服务工作站建设工作为载体,以“便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6个村党总支成立了便民服务联系点,继续推行“四访”工作制,开展了现场接访、一线下访、入户回访和经常走访“四访”活动,建立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机制,通过“四访”活动,访出了稳定、访出了和谐、访出了发展。自成立便民服务站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509件次、746人次,当场办理356件次,引导办理(含转办)153件次,向群众解答各类法律法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咨询680余次,开展便民服务1710件次、2116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52件,调处群众纠纷80余起。
(二)公开承诺,亮牌服务。以推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为切入点,全镇1287名农村党员和81名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服务承诺事项,并由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公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便民服务站向社会公开服务站及各服务岗的主要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公开责任人身份、服务事项、办理要求、办理时限、责任人、监督电话;承诺服务质量和工作、学习、纪律要求,并定期检查承诺落实情况。
(三)首问负责,限时办理。对各站所、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明确责任追究,严肃处理部门负责人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对镇属各部门间、镇属单位和直属部门间的工作关系作进一步理清,有效杜绝了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打太极”。严格工作纪律,对上门办事和反映问题的群众,凡是第一个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对群众进行引导和联系有关部门交接办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对群众来信来访和各类咨询,能当场办理答复的当场办理答复,不能当场办结的向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报告,及时协调归口部门给予解决办理。
(四)以人为本,热情服务。服务站设信访接待岗,实行每天接待制度,每周四杨保街天实行领导接待轮流坐班接访制,由镇四班子领导负责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做到有人接待,有场所接待,有时间接待,做到全方位、一条线为群众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规范服务管理,严格按照“四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张椅子)的标准开展接待工作,营造出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通过热情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
乔甸镇党委在工作中创造了较好的业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服务为本,勤政为民”的宗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