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居:“四抓”强党建
作者:周嫚利 发布时间:2015-07-16 16:21:43 点击率:35
宾居镇在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落实年中,始终牵住党建工作这根“牛鼻子”,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阵地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层层落实不落空。
抓学习。定期组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随机督促各党组织抓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党员领导干部每季度到挂钩村(居)委会讲党课,提升党组织书记的理论素养和抓业务的工作能力。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让基层党组织书记熟悉党建知识。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认识。开办老年大学宾居分校,凝聚老年人智慧为全镇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发展出谋划策。党委班子成员经常通过书本、报纸、网络等学习党建知识、经济知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相关知识。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扎实学习,为抓好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保障。一是制度保障。镇党委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并安排部署党建工作。年初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建立了党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并把年度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班子成员中。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状,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工作,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党委委员分片抓,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全镇形成了思党建、议党建、谋党建、抓党建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经费保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党建经费用在党建工作上,在足额保障县级补助党建经费到位的基础上,补助每个农村支部500元的党建经费,解决了农村支部没有经费活动的问题。完成县确定的龙泉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的同时,自加压力,启动清河社区集体经济项目,集体收入达2万元的村达到4个,占50%。同时,乌龙坝等四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也在规划和实施中。三是场所保障。镇党委政府加大统筹村镇发展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促进了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深入开展。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宾居镇共实施了活动场所建设项目30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00余万元。目前,全镇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文化活动场所43个。2015年度,宾居镇计划组织实施活动场所建设项目14个,其中,新建项目10个,改造提升项目4个,计划争取县财政补助资金190万元,计划整合投入项目资金240余万元。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
抓常规。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抓好常规的基础党务工作,让党务成为党委的业务。一是坚持抓好日常制度落实。狠抓“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制度的落实。党委班子成员亲自参与和指导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会,讲解党务知识,指导日常党务工作。二是开展党员温暖工程。继续推行党内荣誉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贫特困党员慰问捐助制度、高龄党员生活补助制度、重病党员看望慰问制度、去世党员家庭慰问制度等党内关爱“六项制度”,党委班子成员亲自慰问住院党员、去世党员家属、向入党满50年和60年的党员发荣誉证书,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三是抓实党员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创新了基础知识“考”、民意调查“评”、村组把关“议”、基本情况“示”、执法部门“审”、挂钩领导“核”、随机考察“检”、党委会议“决”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党员“八字工作法”,分两批发展14名预备党员。四是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在整顿工作中,坚持逐一分析原因、逐一制定方案、注意抓好整顿,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班子成员包干负责,突出案件查处、廉政教育、班子建设、财务公开、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重点进行整顿,整顿取得了新成效。
抓创新。一是党建与产业融合,开展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整镇“双推进”工作。坚持产业抓硬件、党建抓软件,产业发展在哪里、基层党建加强进到哪里,努力实现每个村党总支、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种,基层党建一村一品牌。二是党建与人才融合,启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三是党建与服务融合,创新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好镇、村、组服务站、服务中心、代办点和9个镇村服务平台的同时,在全镇党组织建立了73支党员服务先锋队,实现了“平台式”服务和“流动式”服务“双结合”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模式,让坐等群众上门,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四是党建与文化融合,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成立宾川县老年大学宾居分校,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是党建与培训融合,创新党员培训模式。成立镇党校,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由书记带头讲党课,邀请县委党校老师授课,全方位多层次对党员进行系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