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乌乡文化塑魂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作者:张凌云 发布时间:2015-06-04 20:32:07 点击率:47
为破解当前彝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加强原生态彝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民族文化与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三项工作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原生态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青少年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为他们今后担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更好地奠定基础,实现民族的不断繁荣和振兴,拉乌乡计划用3年时间,以“先试点再铺开”的方式在全乡实施青少年彝族文化传承培育工程,以逐步培养青少年传承彝族文化的意识,提高青少年传承彝族文化的能力,共建少数民族精神家园。
一是建立培育基地。在学生自愿、家长支持的基础上,每个学校挑选热爱彝族文化的部分青少年组成彝族文化社团,聘请本地乡土文化人才和民间艺人,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固定课时对学生进行授课。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兴趣爱好,将彝族文化社团分为彝族乐器、彝族歌舞、彝族刺绣、彝族语言4个学习小组,促进彝族文化重点传承、全面传承。
二是提供展示平台。青少年通过彝族文化社团培训学习、掌握一定的彝族才艺后,每年在全乡开展一次“拉乌乡青少年彝族文化传承才艺展示活动”,对参赛节目的质量作严格要求,确保展示活动效果。通过才艺展示,引导学校、家庭、社会重视彝族文化传承,引导群众参与到彝族文化传承中来。
三是进行推广传播。推行“1+X”模式传播彝族文化,即彝族文化社团的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彝族文化基础后,一名彝族文化社团的学生联系同班几名学生,向他们讲解、传授彝族文化知识和才艺,逐步推广、传播彝族文化,渐渐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彝族文化,在校园形成浓厚的彝族文化传承氛围,并丰富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