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四步走”推进基层党建整顿建设出实效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19 14:10:55 点击率:119
宾川县将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教育和后进村(社区)整顿建设活动作为推进创先争优、全面提升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从2011年4月开始至七一前夕集中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建整顿建设工作。在工作中按照“统筹安排部署建立工作格局、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工作实情、抓实分析检查找准结症所在、强化整改落实提高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步步走实、层层抓紧。通过近三个月的整建,全县所有乡(镇)都达到了“四个明显”和“三个一批”的目标要求,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早部署、统筹安排建格局。县委把整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组,下发了《关于在乡镇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中开展思想作风教育和后进村(社区)整顿建设活动的通知》,对整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建立了分片包干和联系点制度,明确了县、乡(镇)、村各级职责。并抽调县、乡、村(社区)各级党员干部共2179人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乡镇基层各负其责、各级干部一线参与”的工作格局。
重调查、深入一线求实情。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专项调查和民主测评、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更真实地倾听群众的所想、所盼,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征求他们对村内发展稳定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及时组织专人深入所辖村(社区)党组织对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管理情况,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矛盾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认真排查、统计,并逐一建立相关台账。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一线、进驻村组开展调查,共排查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村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1.11%;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社区1个,占社区总数的20%。同时,结合调查结果对10个后进村(社区)共提出45条整建措施。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得到了第一手真实、详尽的资料,为下几个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抓自检、四项活动找病因。在学习检查阶段,全县以乡镇基层党组织为单位,认真组织好以“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进行一次民情恳谈、举行一次向杨善洲同志专题学习讨论会、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活动:全县10个乡镇党委共开展调查研究120次,进行民情恳谈342次。举行向杨善洲同志专题学习讨论72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6次;全县81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党总支共开展调查研究112次,进行民情恳谈363次,举行向杨善洲同志专题学习讨论104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14次;9个后进村和1个后进社区党组织共开展调查研究65次,进行民情恳谈162次,举行向杨善洲同志专题学习讨论40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32次。各级基层干部共撰写党性分析材料280余篇。通过认真学习检查,使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后进组织进一步动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下一阶段的整改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整改、对症下药促提高。转入整改落实阶段后,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整建目标、制定整改方案,并抽调185名县、乡(镇)干部深入基层,集中开展“庸、懒、散”问题整治工作。一是“治庸”。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大力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各乡镇基层党组共组织各种读书学习活动270余场次,并结合学习大力开展讨论、总结活动,有效解决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问题125个。二是“治懒”。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工作。全县共建成县级服务中心1个、建成乡镇农民服务站10个、行政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86个,共解决服务群众方面的问题231个。三是“治散”。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在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等,共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178个。
(宾川县创先争优办 黄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