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乔甸镇大椿树村务管理出新招 “清工结账”让公益事业不“歇菜”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30 10:08:30 点击率:101
“经村民大会审定,今年全村公益事业支出应为20401.5元。全村40户203人,每人平均负担100.5元。经过‘清工结账’,李克松家4口人,应负担402元,实际出工折币705元,折算后应进303元;李克红家4口人,应负担402元,实际出工折币20元,折算后应出382元……”这是近日记者在宾川县乔甸镇大椿树村民小组看到的一份已经向群众公示过的记录材料。每年一挨近年底,这个村的各家各户都会做同一件事——就是拿着各自家中的《清工结账记录本》来村组会议室开会,大家对着本本上的记录,面对面一笔笔算账,最后“多出工的家庭进钱,少出工的家庭掏钱。”正是这一招,近年来,大椿树村民小组的公共事务件件能顺利开展,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再也没有出现“歇菜”现象。
大椿树村2011年度清工结账公示
大椿树村位于宾川海稍水库东岸,依山傍水。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个村通过打造海稍鱼特色饮食品牌,仅餐饮服务业一项就年创产值100多万元,同时还发展葡萄、柑桔、黑腰枣等高效种植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但是,由于该村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较多,植树造林、村容村貎整治、冬春修水利等公益性事业出现了投工投劳严重不足现象,凡属村集体组织的活动面临重重困难。“决不能让公益事业停步!”针对这一情况,大椿树村党支部和村组干部一班人直面现实,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存在根源,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办法。经过深入研究和征求村民意见,他们对症下药制定出台了《大椿树村“清工结账”制度》,即对村里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所涉及的出工、投劳及活动进行货币量化,年终以现金形式进行结算、平衡找补,说白了就是“多劳者进钱,少劳者掏钱”。
“清工结账”如何实施,效果又怎么样?据乔甸镇党委书记王志远介绍,实行“清工结账”管理办法后,按照规定,大椿树村对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村集体安排开展的植树造林、村容村貎整治、冬春修水利等公益劳动,采取工时记录做法,即每户1本记录册,对村民出工投劳、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情况,由村民小组长记录并盖章生效;村民小组长出工等则由村勤廉监督小组记录并盖章生效。这个做法规定,全村每年10月底,利用3天时间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对全年“清工结账”情况进行审议并兑现找补。“这种做法非常简单明白,就是以农户手中的手册登记结果累计出各家各户年度投工投劳的折资数,当众报出结算结果,少出工的农户现场以现金形式补给多出工的农户,即使是亲兄弟也必须明算账,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王志远说,“清工结账”做法实行以来,大椿树村的党群和干群距离不断拉近,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解决了投工投劳难的问题。全村累计筹集资金80余万元,以水泥路标准硬化村间道路1160米,粉刷墙体5040平方米,硬化庭院1500平方米,建成沼气池20口、节能灶16眼、公厕1座、卫生厩400多平方米,彩绘墙体2000多平方米。同时,紧紧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两大机遇,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了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和老年活动中心。
“清工结账”好处多,有力促进了大椿树村民小组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无论村容村貎、乡风民俗,还是精神文化建设,各个方面都不断推进和有所建树,2009年这个村被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荣誉称号。(大理日报勾六零供稿 乔甸镇党委提供图片)
靓丽新农村
新农村农家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