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乡镇机构在“瘦身”中彰显活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12 08:53:21 点击率:124
今年以来,宾川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宾川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工作,突出“四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改革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稳步推进了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全县乡镇机构在“瘦身”中彰显活力。
一是抓精简机构,推进职能转变。改革中对乡镇机构进行了综合设置,除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金牛镇机关增设侨务办公室,领导职数设11名外,其余乡镇机关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领导职数设9名。乡镇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工会、共青团、妇联按有关规定或章程设置,乡镇不设政协机构和乡镇长助理,明确1名乡镇领导分管综治维稳工作。改革后,全县10个乡镇机关内设机构精简到41个,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步伐加快,较好地适应了新时期乡镇工作的需求。
二是抓条块完善,理顺责权关系。各乡镇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除教育、卫生外,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党群关系仍实行属地管理。乡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为上级机关派驻乡镇的机构,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乡镇意见。由县政府部门完成的行政事务,实行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体制,正确划分事权和财权。乡镇综合执法主体原则上由上级业务部门承担,乡镇着力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
三是抓合理分类,优化政事设置。县委综合乡镇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测算出乡镇总指数,对10个乡镇进行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合理分类。坚持政事公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打破部门界限,除对各乡镇事业单位设置为农业综合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5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外,鸡足山镇增设了移民服务中心,州城镇、大营镇增设了侨务服务中心,对于中心之间职责交叉的,不重复设置岗位,中心实行乡镇政府副职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通过改革,理顺乡镇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范围和权限,进一步理顺县属部门与乡镇事业单位、乡镇各事业单位之间的事权关系,规范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便于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有效增强乡镇事业单位的活力。
四是抓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扎实工作。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组织部门积极做好领导干部的调整配备工作;机构编制部门积极做好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重新核定工作;人社部门积极做好公务员、事业人员竞争(聘)上岗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并要求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核定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任务,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在人员定岗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全面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改革中通过机构设置精简和人员竞争上岗,使乡镇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明显增强,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服务型政府和基层政权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宾川县委组织部 李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