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镇沙址村“三步”走出“空壳村”
作者:鸡足山镇 发布时间:2015-01-26 19:57:48 点击率:84
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鸡足山脚下,每年来鸡足山进山朝拜、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游客达60万人次,旅游文化产品销售额达1000万元左右。面对如此优越的条件,在2013年之前,沙址村却是实实在在的“空壳村”。如何破解“空壳村”难题,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一直是困扰沙址村“两委”的难题。今年以来,沙址立足村情出实招,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发挥资源优势,选准“路子”。鸡足山镇沙址村于2012年4月成立了香烛协会,共有会员62户,制香户2户,旅游文化产品经营户200户。现鸡足山旅游景区80%的旅游文化产品由香烛协会从福建、昆明等地批发过来,然后通过协会批发给会员和其他经营户。全村旅游文化产品销售市场较好,但质量参差不齐,旅游文化产品进货渠道窄、距离运,运输成本高,生产销售不成规模。同时,因近年来对鸡足山旅游景区的开发,导致沙址村327户农户失去土地,失地人口达1308人。沙址村结合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通过认真论证,确定了“市场主导,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分类推进”的思路,紧紧依托鸡足山景区,把旅游文化产品生产销售项目作为沙址村破解集体经济及群众收入“瓶颈”的突破口。
坚持上下联动,搭好“台子”。经过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的评审,把沙址村旅游文化产品加工厂确定为宾川县2014年“红色股份”试点村给予重点扶持,由县委组织部挂钩联系;鸡足山镇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项目推进。同时,县委把“合作股份”试点工作纳入对挂钩领导、镇村干部年度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对实施“红色股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成绩突出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3万元的扶持资金,为沙址村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台子”。
凝聚推进合力,用好“票子”。沙址村旅游文化产品加工厂项目采用村集体、香烛协会及原有经营户三方入股的方式筹资,项目概算总投资160万元,目前村集体已投入53万元,其中包含县委组织部下拨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和以奖代补资金3万元,村委会占股份66.75%。香烛协会入股6.2万元(占股份3.9%)、原有旅游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户入股47万元(占股份29.35%),缺口资金53.8万由银行贷款或向上级争取补充,形成村委负责牵头协调、协会负责生产、会员负责市场营销的经营模式。项目自2014年4月启动,目前,已建成加工房8间、晾房8间,完成了香烛生产、加工、包装生产线及设备的选购,开展了加工销售人员技能培训,香烛生产设备正在进行安装调试,预计今年10月底可投入运营,旅游产品预计年总销售额可达520万元,年总利润可达52万元。按总利润的20%作为扩大再生产资金,扣除工作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等,其他才按各股份所占比例分配给股东。村委会的股份收入中除正常工作开支以外,剩余部分用于本村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