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村情民意 树心中丰碑——干部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07 09:09:05 点击率:67
宾川县科技局副局长 赵家丽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晴
大清早,匆匆忙忙在牛井吃过早点,我、陈瑶、高扬我们三人相约来到乔甸镇石碑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乔甸人,我了解乔甸石碑村最缺最盼最需解决的就是水。石碑村委会地处乔甸镇最南面,辖17个自然村, 1043户、4054人。距离引洱入宾引水渠还有10多公里,正常年份也干旱缺水, 80%的村民饱受贫困干旱之苦。全村3560亩水田、1560亩山地,过去以种植烤烟为主,近年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止目前种植面积达1800亩。
我们三人首先来到石碑村委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史孝权召集村“两委”成员研究党建、抗旱减灾等中心工作,他介绍说目前干旱特别严重,洱海水只来到邓家村,作为村里唯一的水源点崔家箐水库现已干涸,有两塘鱼已翻塘死亡,群众损失惨重。各村民小组不同程度存在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洱海水只到邓上、邓下小组,其他各小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打深井取水,过半数农户的井水已干涸。旱情最严重的是崔家小组、杨箐小组,共有100多户的两个小组人畜饮水要到5公里之外的老帽山取用。石碑村的旱情比预想的严峻得多,我们与村“两委”共同商讨,结合科技局职能举办一期农业抗旱节水、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县科技局所挂钩四群教育联系户的情况,我们告别村委会干部,分别深入邓上、邓下、韩王、凤尾、杜家、芦家、徐家、史家8个村民小组18户村民家中, 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宣传科技抗旱知识,倾听群众对农村低保评定、残疾证办理、村间道路硬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祥云工业园区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农户原有水井加深等抗旱措施给予帮助指导,同时鼓励他们增强抗旱决心,确保大旱之年生产不减产,生活不滑坡。“我们村缺水,洱海水够不着,库塘畜水几乎没有,许多深井水位下降较为严重。”这是我们在走访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真正体会到了老百姓在缺水情况下的艰难处境。在徐宝云家,女主人张勤花尽管三四年前得肺结核病丧失劳力但仍然乐观地给我们介绍家庭情况:全家6个人,大哥徐有云是聋哑独人由全家赡养;次子徐东弟、三子徐东鲜职中毕业一个搞家电修理,一个搞兽医;儿媳毕秀清孝心特别好;因生活贫困全家有3人领低保。她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说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不但给了她们救助,还经常有人上门来问寒问暧。
为了便于找到当家的主人,我们来到农民耕作的田里。当时3:00多,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但勤劳勇敢的石碑村民仍然战斗在田间地头,有的在忙着用桔杆覆盖葡萄,有的在用管子从深井里提水滴灌葡萄,而更多的人在请人打深井,并用三色布临时改装的农用车拉水.....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真切地感受到旱情的严峻,心中油然而生对老百姓的崇敬之情!是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小心与心的距离!只有脚踏实地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才能真正战胜旱魔!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等一系列新的伟大工程又何偿不如此呢?
当我们三人从最后一户联系户家中出来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我们怀揣着群众愿望和心中的梦想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