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下农家“乐”
作者:大营镇新农村工作队长、大营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钏志东 发布时间:2013-07-08 15:39:43 点击率:75
昨晚伴随着在灵山下睡觉的兴奋,在近一个星期在宾川县城不开空调无法入眠的煎熬之后,难得在这份清凉而寂静的山野中自由呼吸,着实快乐得无以言表。就在昨天下午,作为常务书记中的一员,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全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体验式培训班,来到了鸡足山镇体验民情。
鸡足山镇,青山绿树间,一座古老的山,一个年轻的镇,镇因山而得名。同样因名山而得名的还有鸡足山下的寺前村,据说寺前村以前不叫这个名,在过去,香客来到这里必须先住上一晚,第二天洗净全身,换上新装打早上山,这样才表示虔诚,求神才灵验。香客回去后,村庄的名字往往记不上,有人问起就说是“寺前面的那个村子”,久而久之,大家索兴就称之为“寺前村”,既方便又好记。
过去的寺前村是香客上山之前的落脚之地,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但应该说这是农家乐的“雏形”了,因为是落脚,所以自然就涉及吃和住了,因此,寺前村的农家乐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随着鸡足山盛名远扬,近年来到灵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日益增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寺前村等鸡足山下各村的打造力度,改造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旅游附加产业,现在的寺前村已然是家家户户建起了农家客栈,群众坐在家里“守株待免”也能有收入,特别是节假日的旅游旺季,游客更是爆满。农家乐,“乐”农家。如今,鸡足山下的农家们是“乐”开花了。
我住在与寺前村相邻的沙址村的彭刚家中,彭刚和妻子以前是在鸡足山上做香火、冰棍等小买卖的,是“苦出来的”,谈起起家以前,夫妻二人唏嘘不已。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彭刚和妻子看准商机,抓住机遇建起了农家乐。房间有标准间,有普通间,还建起了食堂,雇了一个小湾电站移民过来的小姑娘帮忙打理。虽然有贷款,但一家人都淡定,因为看到了的满是希望,还贷不用愁。
“我们这里回头客很多,有的房间节假日还未到就已经预定了。”彭刚的妻子自豪地说。
一间两层的楼房,一间两层的古香古色的民居,一间明亮的厨房,一个宽敞的庭院,一辆黑色的小轿车......这日子过得?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山里人的生活,城里人的享受。鸡足山——乐了香客,乐了农家。
出 发
民情恳谈
干农家活
(编辑: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