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冷暖放心间——干部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07 09:07:15 点击率:49
宾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 源
2012年3月8日 晴间多云
今天一大早,我和单位的17名党员干部职工一道,第三次前往挂钩联系点州城镇山岗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结对联户帮扶活动。
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挂钩联系点州城镇山岗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在村委会集中后稍作停留,便带上大米、食用油、抗旱水桶,各自分头赶往联系户群众家中。这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全体干部职工自发捐的6900元钱购买的大米、食用油、抗旱水桶等物资送到生活困难的群众家中,同时对挂钩联系的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作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村委会的干部执意要陪我去,我婉言谢绝了。
在办公室同志和驾驶员的陪同下,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我们首先来到了因车祸导致长期昏迷不醒的响水三组李端顺家中。李端顺家没有大门,这也是山区半山区的一个普遍现象。还未进到家中,栓着的一只黑狗早就开始狂吠不止了。听到狗叫声,李端顺的老父亲李贵新拄着拐仗走了出来,看到是我们,他赶忙制止了狗叫,用颤巍巍的双手把我们迎进了堂屋。“老人家最近身体还好吧?”,我怕80多岁的他耳朵背听不见,大声地向他问好。李端顺家共有7口人,正值壮年的他上有80多岁的老父老母,下有正在读书的两儿一女,夫妻二人勤劳简朴,日子过得也还算殷实。谁料今年大年初三,李端顺夫妇两人骑摩托车在宾居镇河头基村与一辆货车相撞,夫妇二人都受了伤,李端顺受伤较为严重,一直昏迷不醒,本来勤劳幸福的家庭突遇横祸。为了治病,家里本来不多的积蓄也已经全部用完了,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目前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除了因车祸导致生活困难外,由于气候原因,生活用水也开始逐步困难起来了,吃水要到别人家挑,而且别人家里的水也不多了。在了解完了这些情况并仔细地记录后,我们将带来的米、食用油、抗旱水桶,还有我自己的300元钱交给老人。老人非常激动,握着我的手紧紧不肯放开,还不停地说,谢谢工作组的同志,谢谢党的关心。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响水三组生活困难党员郑继英家。郑继英是响水三组的支部书记,由于身患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现在家疗养,常年的治疗费用导致了她家庭生活困难。郑继英现年60多岁,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在外,老两口单独过。看见我们,她的老伴忙着递烟倒水。郑继英则从堂屋里走出来,把我们请进了堂屋,因为长期生病的缘故,她的身体很单薄,走路也很小心的样子。在我和他们谈话的时候,办公室的同志已经把带来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郑继英的气色今天看起来好些了,上次来的时候她的身体相当不好,在和我交谈的时候,当谈到因为家庭困难、身体多病时,她还大声地哭泣起来。上次回去后,我们向县卫生局咨询了治疗慢性病的有关政策和办证的手续,有了证,以后去看病就可以减免些费用了。得知这一情况,她和老伴都非常感激。我又继续和他们聊了些关于生产生活方面的话题后,离开了郑继英家,临离别前,我告诉她,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按照民情联系卡上的方法找我。
在山岗完小简单地吃过中午饭后,村委会干部陪着我又分别到响水、水井营、四家、山岗铺等,实地察看了各小组基础设施建设、抗旱救灾等相关情况,并与村组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和他们共同研究解决。
当我们的车驶离山岗的时候,一路上我都在想,群众对于我们的期盼就是希望我们去了解、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走出办公室,直接沉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认真研究和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地做到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这才是我们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