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榆兵:对宾川发展朱苦拉咖啡产业的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13 09:20:08 点击率:63
■ 施榆兵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来到朱苦拉村传教,从此开始了种植咖啡的历史。朱苦拉村咖啡林,属于十分稀有的云南小粒波邦(旁)蒂(铁)皮卡品种,已被云南省专家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宾川地处干热河谷,热量充沛,有着悠久的咖啡种植历史及深厚的咖啡文化积淀。位于宾川平川镇的朱苦拉是中国大陆最早种植和传播咖啡的地方,近年来已名播海内外。如何打造好宾川朱苦拉咖啡产业,是摆在实现经济转型面前的一件大事,对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特别是对延伸百亿元工业园区产业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宾川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全世界的咖啡豆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在主要商品销售榜上仅次于石油,位居第二。咖啡是一些拉美及非洲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迅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咖啡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咖啡消费的的增长将会给宾川咖啡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就宾川而言,打造朱苦拉古咖啡文化品牌,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我县沿江干热河谷区域的扶贫开发步伐,促进山区、半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渠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园区建设有重要推动。打造百亿元工业园区,是推进宾川发展的重大战略。园区建设需要上游产业的配套支持,如葡萄酿酒企业需要有酿酒葡萄种植产业支持。同样,咖啡加工企业需要有咖啡种植产业的支持。宾川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引进咖啡加工企业是重点目标之一,发展咖啡种植产业就成了当前必需抓好的重点产业。同时咖啡种植的升值,也注定着必需要大力发展名牌咖啡加工企业,创造名牌咖啡品牌。据统计,世界咖啡总体消费市场年零售额更是超过500亿美元,发展好咖啡加工业将会给宾川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和较大发展空间。
二、宾川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条件
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待挖掘。位于宾川平川镇的朱苦拉咖啡林,是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具有“中国咖啡活化石”之称,是云南咖啡的重要遗产。据记载,1884年咖啡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二十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就是现在的朱苦拉村咖啡林。朱苦拉咖啡属于小粒波邦皮卡品种,经过百年时光的熏陶,在朱苦拉村,喝咖啡早已经成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喝咖啡,铁锅石磨,自炒自磨。在这里,村民喝咖啡与其他地方的村民喝茶一样,与所谓的“品位”“情调”完全无关。独特而浓郁的原生态咖啡文化,让人叹为观止。在宾川制咖啡、喝咖啡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文化注重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多的是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传承有待我们进一步弘扬,发展咖啡种植和咖啡深加工是必然选择。
深层次的发展机遇有待把握。宾川十分注重朱苦拉咖啡的发展,相继邀请了国家级、省级及相关省市媒体来宾进行了报道,朱苦拉咖啡在业内已声名远扬。近年来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咖啡产业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出台了《宾川县朱苦拉咖啡保护与开发实施意见》,明确了以保护先行,品牌带动,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支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朱苦拉小粒咖啡产业培植成为山区沿江干热河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的思路。确定了力争到2015年建成 12000亩朱苦拉小粒咖啡种植基地,农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建成1个加工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政策方面明确了对咖啡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财政扶持。同时于2011年成立了宾川县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滨川咖啡”品牌,已发展种植优质云南小粒咖啡5100亩。这些都是较好的发展基础 ,特别是百亿元工业园区战略的实施,为咖啡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条件和发展动力。
三、宾川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我县的咖啡产业虽有许多有利的历史和文化条件和政策支持,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产量少、发展单一仍然是制约咖啡产业的重要瓶颈。要实现咖啡产业的发展,必须从种植模式、发展模式、经营模式、传播模式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种植模式上,要打牢我国老品种咖啡发祥地的历史地位。我县是大陆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是我国老品种咖啡发祥地,有着“中国咖啡活化石”之称。一方面,要巩固好这一历史地位,就必须从种植入手。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思路,打破村界、户界和乡镇地域,集中建园,连片发展的思路,形成以朱苦拉自然村为中心,涵盖山区三乡镇沿金沙江、渔泡江干热河谷地区新田、东升、得底么、朱苦拉、赵卡拉、唐古地、芝麻登、皮厂8个村委会及金牛镇罗官、东四两村委会东大沟以上面山地带1700米海拔区域以下的15000亩朱苦拉咖啡产业带。另一方面,要对朱苦拉村原始制作加工咖啡工艺(包括咖啡豆的炒制、咖啡的制作等原始工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在开发中进行传承弘扬。只有文化形成氛围,种植形成规模,产业形成链条,才能更好地筑牢和扩大中国咖啡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
(二)发展模式上,要实现农业发展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渗透。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思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区域化的朱苦拉咖啡加工流通产业链,把朱苦拉咖啡产业融入到二三产业之中,促进宾川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首先,在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规划中,要抓住发展精品咖啡、特种咖啡为重点,颠覆传统农业仅靠种地出卖原料的历史观念,将有限的资源通过本地区精深加工、文化内涵等的包装及市场流通,最大限度提升产值,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特别是在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中,要注重引进先进咖啡生产企业,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撑和环境服务。同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特色生态旅游助推农业,经济与文化升华农业,真正形成宾川特色农业咖啡经济带、经济区。其次,要做好咖啡品牌及其延伸产品。在主流品牌上要依托文化内涵,做好朱苦拉菲、波旁春晓、铁皮卡丝、宾川之恋四大精品咖啡品牌,使之成为主导市场的主流产品。在延伸产品上,要做好咖啡烘焙豆、咖啡浓缩液、咖啡酒、咖啡糖果、咖啡饮料、咖啡饼干及咖啡果冻等休闲食品,要做好咖啡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书籍字画等的研发开发,要做好朱苦拉咖啡商政高端礼品、网络及邮购业务。
(三)经营模式上,要推动咖啡基础产业走开放合作共赢之路。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需要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品种、技术等生产要素,品牌、流通等销售环节的支持和支撑。这些都是目前宾川发展咖啡产业所没有完备的条件。要实现发展就必须走开放合作共赢之路,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首先要引进资金,从基础设施入手,硬化平川至朱苦拉的道路,对朱苦拉村及咖啡林进行科学规划、绿化、亮化,对教堂进行纪维修保护开发,保护好现存的古树资源和文化痕迹,特别是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对咖啡种植的支持力度,使产业化经营与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其次要引进技术,与科研院所合作,组织老品种抗锈病科技攻关和坚持走特种精品咖啡标准化生产之路。要坚持把技术指导服务和科技培训作为提高咖啡种管水平的切入点,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培训,使职工、村组干部、农户,都要懂得咖啡种植、管理技术规范等技能。同时,抓实宾川朱苦拉古咖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和商品认证等工作,统一品牌标识,打造“宾川朱苦拉百年古咖啡”知名品牌。第三要引进管理,推进朱苦拉小粒咖啡产业化经营。认真总结研究朱苦拉咖啡独特的炒制、煮调传统技术,按照“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抓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进、扶持,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科研开发、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有资质的咖啡加工、种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对朱苦拉咖啡进行合作开发,实现共赢。
(四)传播模式上,要以咖啡特色旅游促进咖啡文化向外传播。传播模式是实现咖啡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品牌文化为中心轴的传播又是传播模式中的核心竞争力。朱苦拉咖啡产业要得以发展壮大,必须要改变以产品营销产品的营销模式,必须要主导以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现代营销模式。首先,要对朱苦拉咖啡文化进步深度挖掘,采取笔会、书画、摄影,特别是文学创作等多种形式,对咖啡文化进行开发,要结合宾川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经典文化进行创作。把创作成果集结出版,为宣传提供重要依据。其次,要提高宣传档次。要高端定位宣传品位,与国家级、一些相关省级媒体,特别是具有深层次文化含量的栏目进行合作,通过宣传提升朱苦拉咖啡的文化潜力,提高文化品牌在市场及消费意念中的占有额。最后,推进旅游对文化品牌的传播。旅游观光是实现咖啡品牌及品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 是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探险、探秘运动的推进,为开发朱苦拉旅游观光及探险、探秘运动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对朱苦拉村进行规划打造,营造青山绿水环境,培植农家乐,加快咖农由单一生产型向生态旅游、探险、探秘、提供文化产品等多功能转化,把朱苦拉建设成为集科考、观光、探险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村。另一方面,要以“游鸡足名山,品百年咖啡”为理念,在宾川县城、平川镇及沿旅游线路景点景区扶持发展朱苦拉古咖啡店,营造氛围,形成特点特色,让咖啡文化成为寻常百姓一种日常生活和精神向往,为朱苦拉咖啡产业发展搭建好基础平台。( 作者系中共宾川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